明日又是清明时

明日又是清明时

返魂树散文2025-10-04 16:08:27
时间匆匆流过,明日又是清明时。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从传统节日到法定假日,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改变,更让人体会到传统文化回归的意蕴,因为,它承载着国人最为看重的孝文化:缅怀故人,寄托哀思。每逢清
时间匆匆流过,明日又是清明时。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从传统节日到法定假日,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改变,更让人体会到传统文化回归的意蕴,因为,它承载着国人最为看重的孝文化:缅怀故人,寄托哀思。每逢清明,人们就会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凉感叹。
明日又是清明,又是一个思念亡者的哀思日,心里不免产生怀念,脑子里怎么也拂不去对故去亲人的那份浓浓的怀念。父亲故去十年,公爹意外离世也将近一年。手里折叠着明日为离世亲人准备的纸钱,心头那种痛的滋味还有那难以名状的思绪让我难过、悲伤。
自从父亲去世,每年的清明时节,给父亲扫墓已是我的必须,已经历了九次,每次我总是怀着疼与伤的心情走向父亲的坟地祭拜,点燃纸钱,泪语凝喉。一路上总会遇到不少络绎不绝的行人,那种“路上行人欲断魂”感觉让人心情沉重。行人的手里总提着大包小兜,里面装着的不仅仅是香波纸钱,还有一份对故去亲人的深切怀念。祭拜故人,在我看来,不仅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提醒,一种安慰,一种寄托,更是一种仪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人们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去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公爹的意外离世,带给我们巨大的悲痛。特别是对我的丈夫打击很大,在公爹离世的那段时间里,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处在情绪的最低点,几乎吃不下饭,总在沉思呆坐,常常在哀痛中追悔没能伺奉父亲一天,每每说起就痛彻心扉,久久不能释怀。
我与公婆在一个大家庭里生活也只是几年的时间,对公公的了解也不多,记忆里,公爹是个不苟言笑的老人:严肃、严厉、固执,在家那是绝对的权威。公爹的传统的家长制作风我很多时候会看不惯;他对待儿女的不公使我心理难免偶有不平衡,但事后想想这世上哪里有绝对的公平?也就释然了。他们养育了一位孝顺、善良、忠厚的儿子---我的老公,为此,一直以来,我很尊敬公婆,相处的也很好。
我的公婆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家人,我的婆婆是个很会享受清闲的人,而我的公爹却是闲不住的人,勤劳能干,仁爱宽厚,一生节俭,凡事很为子女着想,总想着凭自己的能力摆平家庭的一切纠纷,为此,对待公婆,我敬重公爹更多一些。
去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晚十一点,睡意渐浓之时,忽然听到一声沉闷的震响,紧接着老公的电话突然大响,一种不详的感觉立刻从心底漫开。电话是弟弟打来的,告知我们公爹出事了。老公电击一样飞奔而去,少顷传来公爹去世的噩耗。
公爹的突然离世,让我又一次明白了什么叫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生死有命谁都无法预知。在叹息之余,心有凄恐悲叹这人生太多的不可预知。有句话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这里我却想说:人间正道是无常。
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医生,能够治愈一切伤痛。但这种伤及灵魂的痛,留下的也许是无药可医的永远的疤,每每触及,便会痛彻心肺。
明日又是清明。不知又有多少人再次被悲伤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
清明节上坟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清明节上坟是一种祭奠先祖体现孝心的很好的形式。虽说‘人死如灯灭’啥也不知道了,但我们活着的人就只有用上坟烧纸这种方式寄托对故去亲人的哀思了,以表明逝去的人香火有继,福祉绵延,亲情也就在这种简单的方式中得以体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不知感动了多少忠臣孝子!平时多注意关心体贴一下父母吧!莫要真到父母不在的时候后悔莫及!作家毕淑敏在《孝心无价》的文章里也有这么一句话,告诉那些父母健在的儿女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吧!去者已去不可追,哪就好好珍惜眼前人吧!
谨以此文,献给我尊敬的公公。祝他老人家在天堂里一切都好。
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2013.4.3晚九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