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人家

绝壁人家

鳌戴散文2025-08-03 15:17:29
不过四户人家,全是用山石磊砌的民居。那石墙上石与石之间的缝隙成不规则分布。整体感觉就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额头上的皱纹。房子背靠大山,给人一种安全感;然而距离前面不过十来米的地方就是绝壁千仞的峡谷,相对高
不过四户人家,全是用山石磊砌的民居。那石墙上石与石之间的缝隙成不规则分布。整体感觉就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额头上的皱纹。房子背靠大山,给人一种安全感;然而距离前面不过十来米的地方就是绝壁千仞的峡谷,相对高度有百十多米。站在涯边,人都感觉到颤栗与惊悚。这就是位于太行山区辉县的郭亮村的古民居。
这是我暑假期间与同事一起去河南辉县郭亮村看到的景观。当我们游览郭亮洞的时候,向对面的山峰仰望,竟然发现在那绝壁之上,还有民居,令人唏嘘。应该说,这种古民居虽然在建筑风格上不具有多大的文献价值。但我想说的是,这种民居是具有代表性的徽州古民居和山西王家大院之类的无法比拟的。因为它折射出生活在此民居中的人具有一种性格。
这几户人家,是处在海拔近1300米的山上,临谷而居。据说这几户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大致算起来也有350多年了。虽说现在被蜿蜒逶迤的山间水泥路与周边相连,但是,在那时,就道路而言,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交通条件,肯定是怪石嶙峋的羊肠小道。
其实,与这四户人家相隔着山涧小溪的斜对面的有一个郭亮村。据说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叫郭亮的人,为反抗官府的欺压,揭竿起义,率众来到附近地带。因为此地交通闭塞,大批辎重难以通行,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当时官府慌了手脚,屡次派兵镇压,只因山高路险,皆遭失败。后来,就采取了封官许愿的办法加以利诱,当时郭亮手下有一将领名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军”,率领官兵前来镇压。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后因周军围困,粮草断绝。郭亮急中生智,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挂在树上,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同时,郭亮令士兵从山背后用绳索系下绝壁,安全转移到相距两军对峙有200米高的山间高地。从此在这里安营扎寨,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此村郭姓的人很多。因此命名为郭亮村。
绝壁上的人家,隔着一条宽窄不一的细长的峡谷,对面同样是一座绵延千米的绝壁千仞的山峰,那壁面像是大自然运用它那鬼斧神工凿砍了一样平整,呈90度,可谓是插翅难飞。从郭亮族人在此生存以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进出郭亮村只有一条陡峭的山路。因为进出实在是不方便,生活在郭亮村的人们就思索着要打通通往外面世界的道路。于是,此村就出现了另一个像郭亮的标杆性的一个人物——申明信。
以前,这个村的村民是得益于交通闭塞,所以才能安身立命。然而到了1972年,过着贫穷日子的郭亮村村民意识到,制约他们幸福的也是因为交通闭塞。因为交通问题,他们与外面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沟通,山货不能及时运出去销售,以致坐看庄稼腐烂。很显然,要想致富,必须修路。于是,村民们在申明信的带领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13个青壮年在他的带领下,足足用了5年的时间,硬是在绝壁中凿出了一条长达1300米的隧道——郭亮洞。为此,该村村民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此,郭亮村走出来2000多年来的闭塞状态,真正融入到现代社会之中。如今的郭亮村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富裕村,家家户户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家家户户都过着殷实的生活。如果说以前是环境决定生活,那么现在却是观念和性格改变生活。
不妨梳理一下,从东汉末年的郭亮及其族人,到明末清初的四户居民,再到40多年前的申明信这辈子的人,可以清晰地看出郭亮村人的生存能力,也可以勾勒出郭亮村人的性格,那就是倔强顽强。他们的性格一如那耸入云端的绝壁,棱角分明,坚韧不拔。
世界上有数千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理念和方式。而这些理念和方式都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生存现状。愈是绝境,愈是能砥砺性格,大凡如此。我们仅从郭亮村两千多年的变迁就能推断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中华民族性格是柔中有刚,刚柔并济。郭亮,是被官府欺压才不得不上山,体现出柔的一面,然而退并非没有底线。为了生存,他们拿出天时地利的优势而绝地反击。申明信所为也证明于此。正式这些从而锻造出他们的性格。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之所以在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花园中是一朵璀璨的奇葩,就根植于她的民族性格。在郭亮村,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佐证。
我们应该为住在绝壁上的人家,为像郭亮和申明信这样的民族脊梁而肃然起敬。
2014年7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