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生死两茫茫
在三月的月夜香山我孑然循步到法海寺的金山陵园花草在墓影下芳香葱绿色盲的夜悄然朦罩了时光苍白的梦幻挂在山崖边的月亮同她的都市巢穴对话法海寺的断壁残垣在墓碑的拥挤中淹没了解读世界的语言人群疯狂、金融危机、
在三月的月夜香山我孑然循步到法海寺的金山陵园
花草在墓影下芳香葱绿
色盲的夜悄然朦罩了时光苍白的梦幻
挂在山崖边的月亮同她的都市巢穴对话
法海寺的断壁残垣在墓碑的拥挤中
淹没了解读世界的语言
人群疯狂、金融危机、环境灾难
这些都被金山陵园的月光与城市的灯光忽闪
生活生存生命的翅膀在黑暗中飞翔
岁月伪装在没有未来的焦虑中
都市的喧嚣声震耳欲聋地在夜晚唱颂
人类的风景就像法海寺嘲笑娑婆世界没有历史
我的心静静地默读天籁的梵呗和寒山寺的钟声
我默读一座城市灯火通明催眠黑夜的彼岸世界
我似乎恍惚在墓园白天嘻笑与嘤哭中的行走
我恍惚在香山与城市夜色隧道中的颤抖
香山三月冷酷的空寂在地平线的月夜低语
渐渐困倦的清明孝悌成为世界一个种群的虚无
城市的夜钟被异化的思想唤起信任
在钟声里我知道了欲望才是人们走向墓园漫长的归宿
夜色阅读幽远
祈祷审视祸福
子夜三点我从天地的嘴唇中
倾听唐伯虎隐藏几个世纪的《警世》解读:
贪利图名满世间,不如布衲道人闲;
笼鸡有食锅汤近,海鹤无粮天地宽。
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
劝君早向生前悟,一失人身万劫难。
诸天有恒,因为它们持续运行,始终如一。尘世无常,因为它缺乏生命力,因而总是变幻不定,离心离德。这也是人的命运。人是尘世间万物之灵长,出于泥土,但就像雪人,在阳光中融化。人被自己的嫉妒心所融化、所吞噬;人会辩解说,是他人之拥有融化了他;然而不管怎样,人感到嫉妒的热病融化他,不像阳光融化雪人,倒像熔炉化金属;人不仅仅被熔化,还被煅烧,化为原子和灰烬;不是变成水,而是化为尘埃。人顷刻之间化为尘埃,快得超乎我们的思考和想象。
尘世是我肉身的凭据,天国是我灵魂的凭据。尘世和天国分别是肉身和灵魂的归宿。然而,肉身奔向尘世,灵魂奔向天国,两者的步履不一样。肉身不用推力朝着尘世坠落,灵魂没有帮助就无法奔向天国。升华是我灵魂的步履和方向,肉身的步履和方向是沉降。天使有翅翼,天国是他们的故乡,连他们也需要天梯的帮助走向天国。
苍穹的日月星辰匆匆运行,但快不过我的肉身坠落尘世的速度。头疼与腹胀的疾病袭击我数年经月,我一直默默地忏悔以文为生的生命凸显了天机,在生命的很多时候,我食而无味,了无生气,兴趣索然;我腿膝下沉,衰弱无力;与此同时,睡眠的图画让位给死亡的景象,睡是死的模仿,此刻被死所取代;死亡在取胜,生命转向死亡。在各种虚妄的图腾中,我青春的生命随波逐流于市俗的社会的研究与写作,直到我的头疼与腹胀的恶疾纠缠的让我痛不欲生,我才捡拾起自幼的家学渊源中的风水、中医以及对佛道教信仰,当我著作出版完《医道》的时候,我腹胀的恶疾就自然消失了,偶尔一次去西安终南山,终南山的山上一川冰瀑悬挂在山崖在一轮圆月的照耀下,我顶礼膜拜,合什在磐石上结金刚坐默诵佛陀圣号,我突然感到虚空中有一双神秘的眼睛向我眨动,我的心喜然,也就是这一次生命神圣的感受,我头疼的恶疾也就自然消失了。于是我对个体的生命与宇宙以及万事万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真正体悟了生死祸福疾病都有它的定数,然而面对大千世界我却更加迷茫。
我们是谁?来自何方?往何处去?我们是谁?我们是人。人是什么?一个人有两个奇点,一个是生,一个是死。我们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有一个极限的区域。我们自己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自己为什么一定是个男孩,而不是女孩;或者为什么一定是女孩而不是男孩。自己并不知道,只能从别的个体上有所了解,从而领悟自己大概也是那么回事,对自己的来处作一个过期的脚注。因此“生”是自己亲身经历但需要别人比对才能了解的过程。而死亡,则是自己尚未亲身经历但已经从别人身上进行比对而有所领悟的过程。除去DNA以外,我们每个人带来了什么信息,又带走了什么信息呢?而在我们每个人几十年到百年的生涯中又形成了多少信息,存贮了多少信息,发出了多少信息?
人类文明是人类共同创造、存贮的信息和信息的加工与再生产,这是现代人类社会的特征。离开了人类社会的个体人,实际上是不完整的人,生命和灵性正是宇宙,或者说上帝的寄托和慰藉。如果没有生命,没有智慧的人类去解读她,去描述她,去赞美她,去歌颂她,那深邃的空间、那浩渺的宇宙演变来演变去,该是多么泛味啊!
珍宝没有人去挖掘,奥秘没有人去探索,那有什么意义?
生命是属于宇宙的,宇宙也就在生命的死亡的延续之中。
死亡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正如肖伯纳所言,但很多人并不能看到这一点。凡夫只能看到此生,所以“不舍昼夜”,原只为换来长生不老的灵药。秦始皇因此被徐福骗来骗去,却到底没能等到长生不老药,最终只能落得个臭皮囊与臭鱼俱闷在轱辘车上,这样却也换来了李斯和赵高的谎言——“大王还不曾死”。秦始皇没有肖伯纳高明,不能认识到死亡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是每个尘世中的人都无从逃避的。
为什么有的凡夫会想方设法寻求“不死”呢?从秦始皇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所创造的功业超过了一定预期界限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过分欲求的妄想,不死即为其一。他们往往认为既然自己凭智慧能评定六国、一统天下,那为什么不能闯过生死关呢?而且现代人类聪明才智驱使的科技也一直在追逐挑战自然规律的可能,古往今来俱是如此,那么,智慧是否能够帮助人类闯过生死关呢?
人生旅程就是“步步近死地”。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接近死亡。这就是人生的真相。因为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所以会更加珍惜生命。当身患癌症的中江先生被告知生命只有一年半时,他想到应该充分利用这所存不多的生命时光,终于写出了一本在日本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名著《一年有半》。一位张姓青年,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发现自己患上了肌肉萎缩症,但就是这样一位自知生命有限的青年,竟然奇迹般地竭尽他生命之力写下了一部真实反映无力患者的生活和一次次与无情命运抗争的书稿——《假如我能行走三天》。
正是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和有限,那些身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sanwen/xfi5f751nyy.html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