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局的“工人”只是“关系户”的别名

国税局的“工人”只是“关系户”的别名

斩殄杂文2025-07-14 15:00:33
前日,一则《湖北应城国税编制混乱——有几个不是关系户?》的帖子出现在天涯论坛,该帖还附了大量所谓“关系户”的名单。应城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昨确认有这部分人,但并非是帖中所说的“关系户”,且他们在国税系统
前日,一则《湖北应城国税编制混乱——有几个不是关系户?》的帖子出现在天涯论坛,该帖还附了大量所谓“关系户”的名单。应城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昨确认有这部分人,但并非是帖中所说的“关系户”,且他们在国税系统工作符合相关政策。
发帖者称,应城市国税有正式在岗公务员264人,退休人员36人,准公务员114人,准公务员(无编人员)不少都是领导亲戚、内部子弟,他们原来是单位的临时工,经过“操作”变成了“准公务员”,除了没有正式编制,待遇和公务员一样,且工作轻松,大多从事开票、文秘、司机等工作。帖子最后,还附了“准公务员”名单。(05-22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
看了这条新闻,笔者丝毫也不觉得奇怪,倒是非常羡慕,能够到国税局上班,哪怕就是当一个新闻中所说的“工人”,对许多人包括一些名牌大学生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国税系统的待遇之高,福利之好,职业之体面,工作之稳定,都令人艳羡不已。笔者一个高中时的同学,现在一个县级市的国税部门工作,每年仅上了工资卡的收入就要比笔者多2万元,还有许多不需要花钱的内部待遇,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每次同学聚会时,他都是让人羡慕的对象,都是被人评论的中心。
大家在慨叹自己命运不济的同时,又都希望孩子能够有幸走进国税局,也成为让人艳羡的对象。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如果没有深厚的背景,又没有国税的“血统”,哪怕孩子再优秀、再出色;素质再高,能力再强,也只能站在国税系统的大门之外向里眺望,而不能够进入大门之内安享幸福。
虽然,我们国家早就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要进国税局等国家机关工作,必须要通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而且一般是由省里统一招考。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官员们总在办法把死制度抠出活路来,把显规则变成潜规则。关系户,近亲属、“子弟兵”要安排的还是照样安排,该进来的还是照样进来。当正式的公务员有些难,那么,换个名称就行了。只要进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且工资不少,待遇不差,管它是叫了“准公务员”,还是叫“工人”都是无所谓的。
象这条新闻中应城国税局人事科科长胡云杰不就对记者称那些“关系户”的名单“确是该系统的,但他们属于‘工人’,不能称为‘准公务员。’”但是,这些“工人”与公务员是工作一样,工资一样,福利一样。不需要满身油污,不需要手上起茧,不担心产品销售,不害怕扣除工资,这样的工人哪里去找?
原来,你们并非是真正的工人,只不过是给那些通过关系进来的,凭着血统进来的人的“关系户”换一个别名。叫成“工人”是多么好?既可以避去嫌疑,又能够照顾关系,还能够享受实惠。
而且象这样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变成本系统干部子女的自留地,变成“关系户领导亲友的“后花园”,还绝不只是应城市国税局。而是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流行的作法。社会上早就流传着“父子室、夫妻科,外甥打水舅舅喝,孙子开车爷爷坐,亲家办公桌对桌”的顺口溜,就深刻地说明这种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这种自我繁殖、近亲繁殖,实际上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的血统论的传承,是权力和职位的代际传递,是拼爹游戏的充分体现。它不仅窒息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活力,还极易产生腐败。严重伤害社会公平,损害社会和谐。因此,绝不可轻视,应该深入调查、严肃处理,以服民心!并不断深化人事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公平的考录制度,让人无空子可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