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伤感,人生本来就是一种伤感的归宿
昨天朋友把父亲去世时候的录像做好了送给我。本来我是不愿意去看的。可朋友说看看怎么样,是不是还需要修改。所以我只能把碟片装进电脑里。可是没有看几分钟,双眼就已经模糊起来了。最后我不愿再去看。人生呀,怎么
昨天朋友把父亲去世时候的录像做好了送给我。本来我是不愿意去看的。可朋友说看看怎么样,是不是还需要修改。所以我只能把碟片装进电脑里。可是没有看几分钟,双眼就已经模糊起来了。最后我不愿再去看。人生呀,怎么会是这样的令人无奈,生命怎么会是这样的令人心酸呢。失去了父亲我怎么就觉得自己失去了靠山,失去了对生命的一种憧憬。五十年来,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生命留下的空旷。每年到了除夕,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生命带来的一种亲情的感受。父亲走了,忽然间家里就像是失去了生命的积累。大年三十当我和家人一起去父亲的坟头烧香磕头归来的时候,心灵深处似乎就有了一种对生命无奈的苦涩。
三十晚上没有了欢乐,尽管屋外鞭炮齐鸣,尽管春晚热闹非凡。但是我的心里却再也没有往日的那种梦想,没有了对生命的那种感悟。初一的早晨我就带着母亲离开了家乡,这也是五十年来母亲第一次大年初一离开家。谁都知道,离家的味道不好受。但是对我来说,呆在家里的味道就更折磨人。在省城的几日里,我每天就是用不停地走路,用古城的故事打发时光。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情趣,一种潇洒,一种对世界的追求。其实在我的心里,更多的留下的就是无奈。
记得是在初三的晚上,我忽然想去大唐不夜城看看。因为在那里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美景。也许在那里我可以从大雁塔和唐三藏的故事里为自己心灵的落寞寻找到一丝对生命的解脱。省城的出租很难拦住的,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当时我把自己收拾了一番,夸上相机,想着先去碰碰运气。可没想到刚出门竟然会有一辆出租停在我的跟前,司机很是热情的问我想去哪里?我说大唐不夜城。出租司机说,那里的夜景太美了,值得一去。
我不想和司机再去交流自己的心情,坐上出租,可能是大年的缘故,路上车子相对少了许多,往日的堵车情形也没有了。大概过了有二十分钟吧,我们就来到了大雁塔脚下。其实这地方我很熟悉,孩提时代也常常来这里玩耍。只是当时这里除了矗立的大雁塔和唐三藏的故事之外,其他的就是荒芜的土地了。几十年过去了,这里似乎总想重塑历史,总想展现大唐盛世。
我看大雁塔的北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的了,所以就让出租司机停下车,我想走一趟这种穿越,也许会感受一种生命的精髓。付了出租车费。今年不错,没有加价。不像去年,要过正月十五了,我坐出租,到地方人家多给我要了十块钱。说过节都加价。开始我想理论,可转念一想,理论又能怎么样呢?再说了,开出租的也不容易。正月十五大家闹花灯,他们还得陪着客人到处乱串。
在大雁塔的北广场,正巧赶上音乐喷泉开着。红红绿绿的灯光打着,真的给人一种美奂美轮的感觉。我不由端起相机,把自我感觉最美的瞬间收进取景框里,等待着那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因为相机有点沉,我的臂力也大不如从前了,所以没坚持几分钟,最后只有无奈的按下快门。所以音乐喷泉的那种神韵在我觉来没有被收进取景框,难免心里有些一点遗憾。
穿过音乐喷泉,我走在了大雁塔的西边,就在我走近大雁塔的时候,忽然心里觉得当年的大唐还真的就是了不起。为了一种信念,为了一种精神,为了唐三藏对佛学的理解,竟然建起了这座到今天已经是一千多岁的宝塔。唐三藏被后人称之为佛,就是在演义了的《西游记》里,唐三藏也是被如来封为大佛。但是光阴是无情的,昔日的佛已经不见了,可惜日的宝塔却留到了现在。我不知道生命的不朽是不是都隐含在眼前的这座佛塔之中,我也不知道,这佛塔的生命是不是就是佛的生命。
大雁塔被很暗的灯光照射着。要是放在过去,没有多次曝光的技巧是拍不出理想的照片的。但今天不同了,相机先进了,很多东西已经智能化了。它们自己能够感觉到光线的强弱,能够告诉我该用多少时间,多大的光圈。所以我按下的快门得到了不错的收成。尽管我知道自己留住的不是光阴,更不是佛的灵魂,可毕竟也算是一种心灵的记忆。
那几天省城总是阴霾的天气。前段时间总是听新闻里说哪里的阴霾天气很严重,可一直没有感受到。大雾天就是大雾天,怎么还有了个阴霾天气呢。现在我才算弄明白了,原来阴霾竟然是一种空气的肮脏,一种所谓工业进步对生命的践踏。所以晚上的能见度很差,尽管灯火辉煌,可是留在眼前的还是那种雾蒙蒙的,可这种雾蒙蒙却给人留不下浮想联翩,也留不下对光明的渴望。所以心里也不免生出丝丝没落。
走到大雁塔的南广场,唐三藏的铜像就矗立在广场的中央,在发黄的灯光衬托下,还真的就像是刚从西天取经回来,风尘仆仆的,低着头,闭着眼,不知道他是在思考佛的真谛,还是在厌倦尘世的喧嚣。我举起相机,这次不用费太多的劲头,因为唐三藏是静态的,只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收进取景框就可以按下快门,就可以记录此时此刻佛留下的一种谁也道不明白的记忆。
对于唐三藏我知道的并不多,知道的就是那被中华文化渲染的神乎其神的《西游记》。不过我一直在想,当年唐三藏西天取经,为的就是能给生命一个真正的交代。能让生命在一种佛的旨意里真正获得涅槃。我想,取经的路上一定是历尽千难险阻,不说行程十万八千里,但是也一定会超越二万五千里长征。唐三藏一去很多年,听说在印度也待了很多年。最后带回了经书,使得佛学在今天才被发扬光大。但是我一直都在困惑,当年大雁塔就是专门为唐三藏修建的,可是后来为什么他会离开京城长安,而躲在耀县的一座寺庙里圆寂呢?
我在寒冷的夜里一直站在唐三藏的铜像前,我想寻得答案,我想从他的西去到归来,从当年修建大雁塔他曾经亲自搬砖添瓦,到后来的悄悄离去。到底是释迦摩尼给了他什么点化,还是在他生命的深处终于明白,要想和生命较劲,是不是最终都是一种徒劳。所以他先择了离开,选择了走向生命的另一种涅槃呢?
离开唐三藏的铜像继续南行,接下来就是金碧辉煌的大唐不夜城了。尽管我知道这都是后人的一种意象,但是大唐在中国的历史中留下来的故事无疑是辉煌无比的。看得出来,后人是按照一种历史的必然在塑造历史的偶然。好多人不明白这一点,好像觉得这个世界从古走到今就是一种必然。其实光阴是必然,历史往往是在一种偶然中被拯救的。
我在走,也在不停的按下快门。突然第一个历史故事映入我的眼帘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sanwen/x3u54fd11gt.html
上一篇:雪经常会下,路依然要走
下一篇:桂林冬雨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