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印象

安康印象

染濡杂文2025-12-18 11:07:59
已经离开新疆一个多月了,见到的人们大多都很善良,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但也遇到个别狡诈之徒。前几天旅游到了安康,这是我第五次来重游故地,感到很亲切。第一次是1980年,那次我带着儿子住在军分区招待所半个
已经离开新疆一个多月了,见到的人们大多都很善良,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但也遇到个别狡诈之徒。
前几天旅游到了安康,这是我第五次来重游故地,感到很亲切。
第一次是1980年,那次我带着儿子住在军分区招待所半个月。
第二次是1990年,仅在安康住了一夜。
第三次是1997年,我和秀儿在安康下飞机后住在市委招待所,第二天转乘火车去白河县探亲。
第四次是1999年,我们全家在安康下飞机后乘火车去白河县探亲,没有在安康停留。。
然而,昨天晚上,也就是3月3日离开安康时在火车站遭遇了一次价格欺诈,被一个名叫张正余的餐馆老汉宰了一刀。看他和我年龄相仿,就没有跟他计较。
我们一行四人在安康玩了几天,看了香溪洞和汉江边上的望江楼,逛完了几乎所有的大小市场和商店。
安康变化很大,楼房更多了,街道更宽了,夜景更漂亮了。总体而言我们玩得还比较尽兴,除了物价比陕西其它地方稍高一点、服务态度稍差一些,别的都还过得去。
但是,接连观察到的几件事情让我对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有了疑问。
一是很难找到公共厕所,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不但脏乱差而且收费高,无论大小便,一律五毛。汉中、宝鸡、咸阳、十堰等许多跟安康差不多大小的城市,大商场里都设有免费厕所并明确标明方位,但我们逛完了安康所有的大商场,只有两三家有免费厕所,不但很难找到而且难以下脚。
二是出外挖煤的农民特别多,说明安康地区是个穷地方。但凡有点办法的农民,谁愿意在井下跟死神打交道呢?我访问了一个村子,跟村长和书记进行了交谈。该村有两千人口,06、07两年该村有21人在挖煤中死亡,他们给我看了名单。但其遗属都拿到了超过20万的赔偿金,在村子里修建了高档楼房。结果有更多的农民奔向煤矿。真的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
第三个令人生疑的地方是没有见到乞丐。离开新疆一个多月了,我已经走过了许多个大中小城市,各个城市都有不少衣衫褴褛的流浪者,这已经成为城市一景,也给我教育外孙女提供了素材和向穷人施舍的机会。但安康的大街小巷里就是找不到乞丐,不知道是安康的救助工作做得太好了,还是乞丐都不敢去安康?
接下来讲昨天晚上我们在安康火车站的遭遇。
从四方开往成都的K205次列车路过安康,20:28开车。我们早已买好车票准备上车。
19:20,秀儿心血来潮要喝面汤。
候车室对面有几家小吃店。其中一家特别狭小,只有一个60多岁的老汉在经营,店里只有两张脏兮兮的条桌和几个油漆斑驳掉落的独凳子,没有一个顾客用餐。
我突然产生一种恻隐之心,于是不顾秀儿的反对,拖着他们几个进了小店,希望能够照顾一下老汉的生意。
“老板,有汤面卖吗?”
“有。”
“多少钱一碗?”
“四块。”老板一面毫无表情地回答一面竖起四根手指。
“请给我们来四碗汤面,尽量清淡一些,不要放油辣子。”
老汉摸摸索索地开工了,我们自己动手用自带的餐巾纸把桌凳镲干净,等待喝面汤。
过了好半天,四碗汤面终于端上来了,但不是装在碗里,而是装在类似于小砂锅的钵子里,但钵子很小很浅,容量只有普通的饭碗那么大。
按照我们的要求,汤面做得很稀,几乎没有放什么油盐,因为我们本来只为喝汤而不是吃面。
小钵子里有几块面片,几片蘑菇,几截小葱,还有几小块连了一点肉的鸡骨头。
面汤的味道确实不错,很鲜美也很独特;我们喝了稀的留下稠的,然后就喊老汉结账。
老汉竖起四个指头:“40元。”
“刚才你不是说四元一碗吗?四碗应该是16元才对,怎么变成了40元?”
“我刚才说的是10元一碗。我们这里的三鲜面砂锅都是这个价。是你自己听错了。”
“可我们刚才要的是汤面而不是砂锅呀!”
“汤面就是砂锅。三鲜面砂锅就是汤面!”
我一看表,已经20:10了,已经开始检票进站了。
周围的其他小餐馆的老板们也围了过来,有人大声嚷嚷:“怎么着?想吃白食不给钱吗?”
我赶紧掏出40元递给老汉,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临走前我瞅了一眼营业执照,小餐馆老板名叫张正余。(3月4日于汉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