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浮气躁为哪般
【一】浮躁是指言语行动随意性大,对碰到不称心如意的事儿马上激动不安,对想达到目的的事情,不做好准备就开始盲目行动,并且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简单地说,就是做
【一】浮躁是指言语行动随意性大,对碰到不称心如意的事儿马上激动不安,对想达到目的的事情,不做好准备就开始盲目行动,并且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简单地说,就是做事缺乏毅力和耐心,急躁冒进,总想急于求成,投机取巧。
浮躁现象在各行各业中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存在着,或者说时时都易产生,或者说处处都存在,自古至今都延续着。只是它不同于茫然现象,不会人人都易犯的心理问题,它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因为有的易得,有的难犯,关键在于这个人的心态与修养等如何。可见,浮躁不仅是一种普遍的个体心理问题和现象,而且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和现象。它是许多个人,特别是没有经历多少多少和生活磨难的人最易犯的毛病,也是组织和职场中最易广泛蔓延的一种不良现象。
一般说来,浮躁的人在情绪上冲动易怒,并且在言语上常常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浮躁的人在情感上表现出敏感脆弱。在意志上表现出缺乏毅力和没有耐心,所以,在行事风格上表现出盲目从众,孤注一掷,人在曹营心在汉。浮躁的人在心理上好慕虚荣,爱攀比,总患得患失,“今朝有酒今朝醉,那管他日喝凉水”。这样,在精神上常表现出怕苦怕累,爱比较,爱妒忌。不能深刻理解和领悟“人比人,气死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能力上往往是眼高手低,大事干不成,小事又不愿意做。在个性上,有的往往会表现出极端个人主义,形成偏执、专横跋扈等不良作风,在品质往往也上会表现出诚信缺失。浮躁的人在目标上,贪多嚼不烂,好高骛远,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山望那山高。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浮躁对个人而言,不仅是身心健康杀手,而且是幸福快乐葬送者,还是成才与成功的大敌。比如:浮躁易导致茫然心理,厌烦心理,欺骗心理,功利心理,懈怠心理和轻视心理等,易使人感觉紧张焦虑、压抑郁闷、狂热急躁,甚至精神萎靡不振。再如:浮躁的人最容易染上极端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思想上最容易随波逐流不思进取;作风上最容易不从实际出发,好大喜功和飘浮圆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工作上最容易不踏踏实实,缺乏实干精神,失去求实精神和创新意识,自然碰壁不断。因正如此,浮躁的人生活和心理上常常伤痕累累,工作和事业上常常碌碌无为和一事无成,最终当然与成功遥遥无期。
浮躁对组织和职场来说,容易使组织重表面轻实际,重数量轻质量,重外表轻内涵,重短期轻长远;容易导致作风涣散、纪律松懈、职业道德缺乏等不正之风盛行,绩效、美誉度等下降;浮躁容易使领导喜欢哗众取宠,不遵循求实和科学的思想和态度,喜欢制造新闻和作秀,养成假或者不要民主,真或只集中和专制,社会威信下降,权威减弱,也很容易走向腐败之路。
浮躁对社会来说,会加剧各社会各领域钱权交易、权色交易、贪污腐化等行为发生,会使良好社会风气偏离正轨发展,投机取巧、尔虞我诈等歪风邪气流行蔓延。政治领域“大手笔”政绩行为,“大战略”式形象工程;经济领域产品假冒伪劣,销售欺诈,豆腐渣工程;教育领域,速成班补课屡禁不止;学术领域,不学无术,抄袭成风,剽窃不断;等等,诸如此类,都与名利驱动所致的急功近利浮躁心理和思想有很大关系。
【二】
浮躁心理与现象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是会因人因组织因时因地不同而矣。从宏观角度来看,一般地说来,在浮躁中,气躁是因,心浮是果,浮为名,躁为利。从微观角度分析,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因素方面
个人价值观念、修养能力、人生经历、个性等都是浮躁心理产生的影响因子,但大多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精神空虚,方向不明或者不对。从笔者的调查情况来看,精神空虚,没有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不合适,或者方向和目标感不强不明的人不仅容易迷茫,而且容易浮躁。
第二,价值观偏差,观念有误。一般地说,地位意识、权力欲望、衣锦还乡观念等都特别浓厚,名利意识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等思想特别强烈的人相比较而言容易为权为位,为名为利,为光宗耀祖和封妻荫子等而浮躁起来。还有,一般地说来,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等谚语领悟不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等古语体验不多,对“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才大功都是长期磨砺出来”等观念理解不深的人比较容易浮躁。总之,价值偏差与观念误差是导致浮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能力不足,修养不够。有不少人,方向与目标都清晰,但由于自身对社会与时代发展认识能力不够,卓越工作能力缺乏,意志薄弱自控能力不强,毅力欠缺持久战能力不足等原因难以圆梦。又由于他们期望过高又喜欢对比和患得患失,然而加之现实落差较大而产生的矛盾与怀疑心理和情绪,为了“梦想”和“成功”容易倾向不择手段地追求短平快路子和方式来“发迹”,浮躁心理和行为因此而生。
(二)家庭与学校因素方面
自古至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家庭一贯的优良精神和传统。这种思想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和社会给孩子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少无形的压力。孩子为了成才与成功,急于求成的浮躁意识因此而生不足为奇。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影响及社会发展进步的背景下,现在家庭规模缩小,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越俎代刨,娇生惯养等溺爱现象也就随之屡见不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是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殊不知,这样孩子艰苦奋斗精神逐渐减少,承挫意志与能力等都会随着宠爱和过分关怀而下降,从而容易加剧孩子浮躁心理和言行。事实上,任何杰出的成才与成功者都是在社会与生活中千锤百炼,千训万磨出来的。所以,我们需要鼓励让孩子吃苦耐劳,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各种人生与生活挑战、挫折和失败。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有不少学校,并不是真正地坚持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不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和排名,就是过分强调应试教育与经济效益。在这些不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指导和名利指挥棒的作用下,为高分而要求学生,为高额利润而管理学校,所谓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zawen/x3d347dmn1t.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