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红楼梦》
读的书里,《红楼梦》大概是最合胃口的吧,从高中到而今,读了三遍。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舅舅家楼上的书箱子里。舅舅爱看书,家里书是比较多的。当然,这种多是在与我生长的那小山村里的人相比,对于物资匮乏
读的书里,《红楼梦》大概是最合胃口的吧,从高中到而今,读了三遍。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舅舅家楼上的书箱子里。舅舅爱看书,家里书是比较多的。当然,这种多是在与我生长的那小山村里的人相比,对于物资匮乏的幼年时代,书真是挺奢侈的东西。我与妹妹儿时玩儿捉迷藏,经常出没于这个昏暗逼仄的楼上。但是为了安全,严厉的舅妈是非常不允许的。这种“不允许”为楼上的昏暗世界增添了很多神秘之感,于是我们更热衷于偷偷摸摸的爬上去玩儿。在玩儿的间隙,在古老陈旧的木箱子和木匣子里,很能找到一些让我们惊奇的东西。比如民国的袁大头、清时的乾元通宝、不知什么时代的铜板和细细碎碎的东西。当然,最让我欢喜的是发现基本发黄的旧书,只是没旧的到线装书的成度。一本记载了秦可卿野史的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落到我手里的。不记得我是如何向谢谢讨得的,只记得日近黄昏时,我手举着书在村里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蹦跳的场景。也记得在夜晚昏黄的灯光下尽情的享受阅读时光的情景。对这本书的内容,已经不太记得了,但秦可卿、贾府印在了我的心里。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学习了语文课本里《红楼梦》的选段之后不久。班里的一位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本白皮的《红楼梦》,我趁着周末借他的书回家看,昼夜不眠的看着一周,才不舍得将书还回去。虽然勤奋,但没看懂。书里的故事和情节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世界。
第二次读《红楼梦》,是我上大学之后。一次在“大唐书城”徘徊,猛地撞见了岳麓出版社出版的红皮《红楼梦》,毫不犹豫的买下揣回寝室。从此,秦某人不再下楼,整整在寝室看了一月有余。一口气将那本书啃噬完还不罢休,将其中的判词、诗词一一记录,企图一股脑装进脑子里去。那时的我,青春热情,单纯无暇。似乎这世界上除了爱情再无其他。看到书里,也自然只有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我日夜为宝黛的爱恨情仇而牵绊,黛玉喜我喜,黛玉愁我愁。黛玉当然是百分之九十九愁的,于是我光荣的抑郁了。似乎我成了黛玉的化身,夜不能寐,寝食难安,粒米不进。一个月后我瘦成了皮包骨头,无精打采。
第三次读《红楼梦》,是在两个月前,我参加工作满三年之际。手机在“多看”上搜索,就下了这本电子版的《红楼梦》。似乎是洁版的,没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也没有比较露骨的描写“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这一次,我几乎忽视了宝黛的爱情,而另一个人映入了我的眼帘,窃以为她才是《红楼梦》的主角。这个人就是贾府里的CEO——王熙凤。从林黛玉进贾府,她以“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华丽登场,到最后为贾母操办后事而气绝身亡。她这一生虽然短暂,但每一天都未曾虚度,每一天都在为这个大的机构运作的呕心沥血。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贾母对王熙凤的心狠手辣视若罔闻,因为这就是王熙凤的管理手段,没有这样一个铁腕管家,见多识广的家人奴仆如何管辖,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如何理清呢。似乎”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只是贾府这个集团发展下来的必然结果。最可叹的是”凡鸟偏从末世来“的生不逢时。
三读《红楼梦》,最终看到的,是家族没落的悲哀,是人情世故的冷漠,是勾心斗角的残酷,是世俗人心的险恶,处处惊心动魄,时时悬崖陷阱。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sanwen/xf45sudtmhn.html
上一篇:玉兔临风
下一篇:平淡的生活里感悟《梦里花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