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匠王师傅

修鞋匠王师傅

迪喆散文2025-08-08 12:52:05
16年前,一个右腿残疾的王姓年轻人蹬着三轮车,带着修鞋工具和材料,在百货大楼交通岗北侧劳保商店门前支起了一块“王瘸子修鞋部”的简易招牌,开始了他的自食其力的人生旅途。我就是从那时认识王师傅的。16年过
16年前,一个右腿残疾的王姓年轻人蹬着三轮车,带着修鞋工具和材料,在百货大楼交通岗北侧劳保商店门前支起了一块“王瘸子修鞋部”的简易招牌,开始了他的自食其力的人生旅途。我就是从那时认识王师傅的。16年过去了,王师傅已不再是当年的小王,而是年近半年头发花白的老王了,也不再是“马路天使”,而是拥有了自己的固定修鞋摊位,在简易铁皮房里进行操练的修鞋专业户了。
说起来有点惭愧,认识王师傅年头是不算少了,可王师傅叫啥名字对我来说还真一直是个谜,因为几次想开口问问他的名字,却总觉得怕伤王师傅的心,因为王师傅一定以为我们这么熟,算老朋友了,我早该记住他的姓名的,可我偏偏就这么粗心,真就不知道他的姓名,只尊称他王师傅或王哥,同时牢牢记住了“王瘸子修鞋部”那块招牌。
认识王师傅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炎热的夏天。那时候的王师傅修鞋摊儿就支在百货大楼交通岗东北角劳保商店门前处,暴晒的天,王师傅就坐在太阳底下为人修鞋,连个遮阳的伞都没有。汗顺着他黑黑的脸颊上恣情恣意地流淌着,一个白色的小背心被汗液浸渍得变黄了。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没有钟点,早晨我们上班,他的摊儿就支好了,我们下班了,他还在那忙乎,为过往行人修修补补,钉钉掌掌。我们谁的鞋开胶掉跟或开线了就找王师傅,有钱没钱或钱多钱少照样把鞋给修好,而且,不耽误事,他会给你预备一双临时穿的鞋,实在急可以穿走,不急就立等可取,保质保量保时修好。那时候,王师傅还没成家,但闲聊中得知已有红媒为他穿针引线,红媒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大婶。大婶住院时,王师傅探视,正巧同病房的病友听说这个腿有残疾的年轻人不错,就热心地把她的小姑子,一个勤劳朴实却因丈夫早逝而守寡的年轻女人淑兰,介绍给了王师傅,两个不幸的人,见面后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不久淑兰带着一个5岁的女儿与王师傅结婚了,他们租了一个平房,过起了温馨的小日子。淑兰在鹤飞商厦上班(现早已下岗),王师傅早出晚归修鞋,三口之家的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有滋有味。王师傅是满足的,因为他3岁那年发高烧庸医一针把他打成了小儿麻痹,落下终生残疾。母亲早逝,他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9岁开始到处流浪,只念了小学2年级,相当于文盲。成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当上了修鞋匠,从此,他由一个社会的累赘,变成了靠勤劳和双手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社会的有用之人。而且还获得了女人的芳心,收获了爱情。
他们成家后,王师傅不再是饿了啃一口烧饼,就一口咸菜,渴了喝一口凉水的单身汉,而是每天由妻子把可口的饭菜送到眼前,开水晾成温水喝。他由一个流浪汉变成了一个有人体贴、有人疼爱、有人关心、有人照顾的丈夫和父亲了,虽然依旧走路很吃力,要靠手扶着腿艰难的向前挪行跬步,可王师傅也觉得生活有奔头了,心里着实美美的。
然而,屋漏又遭连雨天,不幸又一次光顾了这对不幸的人。王师傅和淑兰结婚第3年,淑兰7岁的女儿不幸得了肾瘤,不久夭折了,给这对患难夫妻很大的打击。后来他们又有了自己的儿子,今年14岁了,孩子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现在,王师傅虽已年届50,岁月的沧桑深深地刻在脸上,满头华发,可他仍乐观豁达,待人热情,为人耿直。他在百货大楼后身龙门小区里经营着“王瘸子修鞋部”,他的修鞋技术操练得相当娴熟,信誉好,人缘也好,找他修鞋的人可多了。我偶尔经过他的小屋,禁不住投去敬佩的目光,忘不了跟他打个招呼,还是16年前的称谓叫他王师傅,并在心底默默地祝王师傅好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