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的古宅
不知哪位专家把同里称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这话真是形象逼真。到过同里的人,会感觉同里“老房子”特别多。同里古镇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历史上,这里地主豪绅、名门望族多,同时也是官宦隐退、商贾置业、文人雅居之
不知哪位专家把同里称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这话真是形象逼真。到过同里的人,会感觉同里“老房子”特别多。同里古镇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历史上,这里地主豪绅、名门望族多,同时也是官宦隐退、商贾置业、文人雅居之地。据统计,自宋代至前清,先后建成宅园38处。数百户士绅豪府之家的住宅都有一定规模。在同里古镇的建筑中,明清建筑约占十分之四,千百年来的文化遗址、遗物、遗迹、遗风犹存,随处可见黑色屋顶、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园林小筑。
在这座“博物馆”内,园、堂、居、室,寺、观、祠、宇应有尽有,各具风格。既有庄重古朴多达九进的深宅大院,又有庄重古朴的私家宅园及精雕的华丽宅第,还有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每一座建筑都反映了一个年代,每一座建筑都是同里的一部历史。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陈去病故居、丽则女校等。
同里屋宇稠密,它们或宅园相衔、景致独特,或宅第深深、雕刻精致。古街坊、古街道粉墙黛瓦,俄脊高挑,水、声、空气都融有古远的韵味。这里的房屋多数是木楼、木梁、椽子的框架结构,砖墙瓦顶,座北朝南,加以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棚、水阁等,从这些建筑中就可以品味出同里古镇历史文化的遗存。室内装修和门楼均采用极精细的木雕和砖雕,这种独特的建筑装饰品,以纤巧、古雅见长。砖雕是同里民宅的一大景观,一般又分为绘画与书发两大类,其技法可分浮雕、深雕、透雕、堆雕等多种。现存砖雕大部分在旧宅和园林的门楼、照墙、脊饰等处,尤以大量的砖雕门楼为多。其中,以朱宅五鹤门楼最为壮观,五只雄鹤侍立盘旋,飘逸中显露出一种仙风道骨,此门楼堪称江南砖雕艺术之精品。
同里果真是名不虚传的居住型水乡古镇,尽管高墙外的街道破烂了一些,没有其他水乡的精美,但是进入高墙却是天堂,恬静幽雅的私家花园退思园宛如珍珠出水,富户住宅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等章显名门豪气。
说到园,当然要数退思园了。同里古镇中以退思园最为诗情画意,是当地的风景胜迹。凡到过同里的文人墨客都要留下些许赞美它的文字。这座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的古建筑,原来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兵备道的私家住宅,其意为退则思过。但是园子的主人,安徽兵备道却极尽奢华,将占地仅九亩的园子修建的错落有致,别有洞天。步入园内,远去的历史成了游人温故而知新的好教材。置身其中,更不能不为其精湛的建筑艺术而折服。在这个不到十亩大小的宅院里,尽显造园大师的用心良苦,凝聚了皇家及苏州园林之精华。整个退思园几乎包含了江南园林的全部内容,亭、台、楼、阁、水榭、厅、堂、廊、坊、轩一应俱全,且贴水而建,如出水上,所以又有贴水园之称,在建筑史上堪称一绝。园内布局紧凑,衔接合理自然,毫无突兀多余之感,其精巧的安排,使得小小的园林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的感觉,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及造园者的匠心独运和超凡的审美意境,堪称同里最著名的景点,现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退思园在建筑艺术、造园技巧上有不少独特之处,可概括为“三特”、“三绝”和“三珍”。“三特”就是造园构思特别,一改江南园林纵向发展的特色,独辟蹊径为横向伸展,令人耳目一新;二是江南水乡的船在这座贴水园中得到点缀,并且采用一旱一水特殊技艺,达到意趣各异的艺术效果;三是园中棋室“眠云亭”峭立山巅,凌云飞檐,不失为山亭制作之特。“三绝”即为园中“菰雨生凉”轩底设计的三条水道,池水循环期间,形成天然的降温设施。真是“生凉”有方,妙在其中。“三珍”即为退思园内的天桥、揽胜阁和灵壁石。园内“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的寓意,使人深恋天敌虽小却不能尽享大自然美景之惬意。诗琴书画、竹兰梅菊,处处漾溢着一种自然与文化相融的氛围。世道的苍桑愈发印证另外退思园的价值与魅力,到同里不观退思园是为憾事,如退思园不明典故不赏奇景更为憾事。退思园,真是“无意得之,而得之永恒;无意诱之,而诱之置深。”
同里的堂也是历代那些出了名的和不出名的人建造的私人住宅,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镇西上元街陆家埭北首有座耕乐堂,堂主是明朝处士朱祥。他曾协助修建“宝带桥”有功,抚衙授予他官职,朱祥不愿为官而归隐故里建造此堂。耕乐堂前宅后园,堂内有楼、园、斋、阁、榭,宅西有一条幽深的陪弄,直通后园。园内有一棵珍稀的白皮松,距今已有400多年,它记载着耕乐堂悠远的历史。“耕乐堂”庭院中的“燕翼楼”,轻盈飘逸如春燕展翅。园中跨水的“环秀阁”分上下两层,开启底层搁板,池水清澈如镜,游鱼穿梭其间,生机盎然。还有崇本堂、嘉荫堂、世德堂等,都是晚清时期的私人住宅,展示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设计艺术。“崇德思本”的“崇本堂”和“厚道传家”的“嘉荫堂”的木雕艺术堪称之最。崇本堂门窗隔扇雕刻极为精工,一套完整的《西厢记》雕刻,构图活泼,造型生动;“嘉荫堂”房顶梁栋雕刻更为精美,表现了《三国演义》的许多情节,风格古朴、意境深沉。
同里的古宅,如同一面古镜,折射出了同里源源流长的历史。同里的古宅,如同一件件出土文物,越来越凸现出它历史和现实的价值。
2007年4月27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sanwen/x57di551gnh.html
上一篇:有些事情,年青不懂
下一篇:一帘幽梦,凭栏念了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