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沉甸甸的血脉亲情

那份沉甸甸的血脉亲情

县城散文2025-04-13 01:14:15
女儿从国外学成归来,要到离家100多公里的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女儿在国外求学五年,我在国外工作了四年,很长时间没有机会和女儿促膝长谈了。今天,我满怀喜悦地开车送她走入她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刚坐上车,女
女儿从国外学成归来,要到离家100多公里的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女儿在国外求学五年,我在国外工作了四年,很长时间没有机会和女儿促膝长谈了。今天,我满怀喜悦地开车送她走入她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
刚坐上车,女儿提醒我系上安全带。遇到信号灯,女儿提醒我不要闯红灯。并线时,女儿又提醒我不要越过双黄线。进了高速,女儿又告诉我不要超速,不要长时间占据超车道。
我本来想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嘱咐她一下:怎样在机关工作,怎样为人处世。但我没说几句,就引出了女儿滔滔不绝的话语。她从国内讲到国外,从家庭讲到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无不涉猎。这里面,有她的见解、看法,也有她在国外的所见所闻。
弟弟家的女儿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俩人见面所谈,我们根本就难以插嘴。有些是不懂,有些是不敢苟同。每当我摆弄电脑出现了不懂得问题,每当我在国外出现了语言的上一些障碍,女儿就是我最后一位老师。
女儿,真得长大了!不再是那个满脸稚气的小黄毛丫头了。而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见解冷静审视社会和人生的青年了。
想起当年她刚出国在北京机场进入海关安检的那一瞬间,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她那稚嫩的身影,我真得有些后悔将小小年纪的女儿送到那遥远的大洋彼岸。那时,我们一家三口人,居住在三个国家。多少个不眠之夜,我都会想到身居异国他乡独自一人的女儿。那是我一丝隐隐疼痛的牵挂。
现在,这一丝牵挂回来了,长大了。对我和她的母亲及我的家人来说,回来了,长大的不仅仅是她的学识和见识,而且更多地是她对长辈们的那份沉甸甸的血脉亲情。
我的父亲年已八旬。他现在越来越像一个老小孩了,有时还喜欢教训教训我和弟弟、妹妹一番。难免有时我们坐到一起时要议论老爷子几句。这时,只要女儿在场,她就会一脸严肃地和我们说:“我爷爷说什么,你们都不要顶嘴。让他说够了,他就不说了。”我父亲要到外地去看我的姑姑。我们子女三人工作又都很忙,一时又脱不开身送他。父亲执意要自己去。女儿得知后,劝阻了她的爷爷。让她爷爷“五一”放长假有人陪送再去串门。
血脉情深。血脉凝结得是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
解放初期,我的父亲16岁只身一人从山东胶东半岛来到辽宁投奔远亲参加工作。据说,他历尽艰辛走了十几天才辗转到达辽北。我不知道,当时我的祖父祖母是怎样送我父亲的。我估摸也就是站在村头望着他减去渐远的背影。我仍然记得:我下乡时我母亲去给我送行的情景。那是一个严寒的冬日。大雪大得像一片片鹅毛。我和同学们坐在一辆大货车上。车走出了很远很远,我还能模模糊糊地看到母亲在雪中伫立的身影。
血脉,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人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搀扶。对老人而言,子女是什么呢?我想:当你年轻时,子女是你生活的阳光,是你工作的动力;当你年老时,子女是你蹒跚的依靠,是离开你墓前的最后的那个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