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沂山记游
将近暮春,同事相约出游。是一个周末,当日早起,天空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因是提前七天之约,不容改期,到了约定时间,大家都已陆续到齐。出发了,天仍然阴沉得很,厚厚的乌云眼看要压上头顶,时不时飘下一阵细细的雨
将近暮春,同事相约出游。是一个周末,当日早起,天空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因是提前七天之约,不容改期,到了约定时间,大家都已陆续到齐。出发了,天仍然阴沉得很,厚厚的乌云眼看要压上头顶,时不时飘下一阵细细的雨丝,车内,大家的情绪却很高涨。终日忙忙碌碌,虽说天天见面,但是一起面对的总是干不完的工作,难得放下压力,放松心情,轻轻松松聚在一起,谈天说地,鸡毛蒜皮,不亦乐乎。可见,旅游看的虽是风景,获得却决定与心境,快乐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心情好坏。想辛弃疾词中所述极妙,“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句话道尽了境由心生,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旅游境界。
车过浮烟山后,云彩逐渐变薄,不久有阳光透了出来。车内气氛更加热烈起来大家不约而同唱起了,“阳光总在风雨后……”。庆幸选对了日子,难能可贵。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刚进蒋峪地界,又下起了小雨,而且雨丝逐渐变成了雨线。车到山脚下俨然已下成中雨,又刮起了风。导游问我们怎么办,同事们都说:“上!已经到了山脚下,听司机师傅的。他说能上我们就上,不到长城非好汉,何必在乎这点风雨。”司机师傅也感染了我们的激情,说:“这点小雨算什么!”其实山路修得很好,只是为了减小坡度设了许多拐弯处。盘绕山势,蜿蜒而上,使人频频有峰回路转,眼前一下闪亮,别是一片山色的感觉。
车愈往前行山势越高,山风也就越来越劲厉了。每逢行经山口拐弯处,风从两山之间冲出,把雨滴吹打在车身上,发出沙沙的响声,顺着山势,劲风不断改变着方向,坐在车中便有了坐船的感觉。车子在狂风中摇曳前行,车内已没有了笑语歌声和豪言壮语,一个个表情严肃,紧抿双唇,双手握着身边的扶手,随着车身的颠簸摇来荡去,一声不吭。
车到山顶,车门一开,大家争先恐后向外涌去,像是要逃离即将沉没的危舟。殊不知,山顶风更大,雨点裹在风里打在脸上麻沙沙的疼,站在山顶根本立不住脚,找个避风的山脚极目四望,灰蒙蒙雾气沉沉,看不见谷底沟深,只看见自己脚下被雾气包裹的土地,不知身在何处,好似已远离尘世,但心中绝没有超然脱俗的感觉,有的是一种被尘世抛弃的清冷、无助。大家一致要求:下山下山!回去回去!
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庞大的车身调回了头,大家又鱼贯上车,当车子驶离了山顶,风势渐弱。车身稍稳,人人都长舒了一口气。下山途中雨仍在下着,车窗上蒙了一层水雾,与车外隔成了两个世界,人们又开始活跃起来,我用手擦了擦车窗玻璃,想看看车外的风景,一下子我的头发竖了起来,车外的境况让我大吃一惊,我们的左边是看不见底的深谷,山路窄的根本看不见路边,只觉得车子是在陡峭的悬崖边盘旋。我的头一阵眩晕,两股战战,两脚使劲蹬地,两手抓紧扶手,闭了眼,一动也不敢动了,连思想也仿佛停在了那一霎那。
忽然导游喊了一声:“到了,大家下车吧!”闻听此言,全身肌肉一下松弛,长长地吐出憋在心中的大气,我一直怀疑这一路下来我就没有喘过气。什么叫如闻仙乐,我想不过如此吧。
时已过午,紧张过后大家方觉腹中饥饿,好在乡村野店已备下酒菜,虽无珍馐美馔,但却是山菜野味,正合了我们这一行小资口味。大家一番推让分为两桌,好酒者一席,不善饮者自然归入饕餮座中,一时间只见筷著翻飞,饕餮座中已然杯盘狼藉,人人也已快然自足。再看看饮者座上,别是一番景象,所谓文人好酒,虽与刘伶、祢衡之流不拘小节、放荡无忌者不乏其人,但并无损为文者清誉;更兼善饮者必多雅客,诸如五柳先生、醉翁亭主之辈亦比比皆是,何愁无后来之人。但见酒过三巡后,或吟诗歌,或唱词赋,觥筹交错,喝采连连,不知不觉,酒已陶然。
没有不散的筵席,酒足饭饱,离席而起,一个个红光满面,怡然自得。将要上车,忽然内急,好在便所不远,一通排泄,通体舒泰,心中忽然闪念,美丽人生不过如此吧。景由心生,怡性怡情,有友相交,有酒助兴,夫复何求?
归来途中,反复回味一天的经历,心中生出了深深的感慨:是否人生应该居高处而怀远,履险地而兢兢业业、知进知退,才能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为何有些人居高履险而不知自处,贪欲泛滥而不知厌足,非要等到眼前无路之时,才会想起回头。个中滋味,也许并非我辈中人可以体会的吧!
这一天虽没看到山中美景,心中却颇多人生感悟,所谓“失之东隅、之桑榆”是耶,信然。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sanwen/lu7s7usumhy.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