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高考
昨天,也就是6月6日的下午,几位好友相约去唱歌,路过这里的35中时,发现门外人头攒动,猛一抬头,见大门悬梁上赫然一列字:2007年普通高校招考呼和浩特市第35中考场。心头一惊,猛然醒悟,又是高考。朋友
昨天,也就是6月6日的下午,几位好友相约去唱歌,路过这里的35中时,发现门外人头攒动,猛一抬头,见大门悬梁上赫然一列字:2007年普通高校招考呼和浩特市第35中考场。心头一惊,猛然醒悟,又是高考。朋友说我健忘,我才意识到真是“好了伤口忘了疤”。不想今天上午路过附中时,看到马路旁边竟然有救护车守候,树阴下大把大把的人群,又意识到,还是高考。对一件事物的遗忘,证明这件事物在记忆的深处该附着着不幸和黯淡的色彩。事实上,大学四年,足以令我忘却那场痛苦的经历。四年后的今天,我即将毕业,仍然带着对大学生活的一丝失望而去。痛定思痛,我发现我的生活一直被外来的力量所推动,就如一只小船被无情的波浪所推动一样。而这,或许正是我定位高考为“痛苦”的根源之一。
其实,在高中三年的求学生涯中,我对自己的将来几乎一无所知。我可以清楚地告诉任何人,我甚至不知道高考到底为了什么。考大学,想都没想过,什么清华、北大,我孤陋寡闻之极。只有到高三那年,我才知道,考大学是高中学习生涯的唯一出路。现今,当我回忆起那时浅薄幼稚的意识,常常对自己唏嘘感叹。
学习,成了唯一的生活母题。夜以继日,不停地翻书、做习题,老师近乎威吓的话语像鞭子一样抽打在我们孱弱的身体上。我们那所高中那时候还分什么快慢班,为了这个“快慢”之争,许多人已在消散着将来奋力一拼的精力。尤其是高三那年,睡眠不足,精神恍惚,每天打着手电筒、点着蜡烛熬夜苦学,眼睛的近视程度急遽上升,隐隐约约眼睛前似罩了层薄纱,缥缈不定。家长的殷切期盼,老师的谆谆教导,周围人群“考而不中”的谴责目光,闭上眼睛,一幕接一幕,只好硬着头皮学下去,义无返顾。
当我再次回想起这一幕时,不禁悲从中来。历史的幕布拉开,我国古代那些科举取士的情景实是今天高考热火朝天劲头的最好诠释。“鲤鱼跃龙门”的惊险一跃,蜕变成了无数莘莘学子奋斗十几年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我分明看到唐太宗站在龙门的拱顶上哈哈大笑,“天下文士,皆入我彀中矣”。
待到进入大学后,我才知道,许多人并非通过“学习能力”而得以跨进大学的门槛。他们有远比我们强大十倍的武器:金钱,权力。有些人拿钱财敲开了大学的芳菲之门,有些人用权柄撞开了大学之门的锁环,而有些人,背叛了他们的民族,他们把“汉族”改成了“蒙族”,从而得以在高考分数上锦上添花。哈,想来真是好笑。我想,如果有一天国家规定男女生在分数上也要差别对待时,有些人肯定要改变性别,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会拉动一个朝阳产业:变性手术产业。
我一直拿一个比喻来讽刺高考体制的弊端,一个弹簧如一个学生,大学前,各种力量压迫着,弹性十足;大学后,各种力量瞬间消失,软弱无力。只要看看大学校园里这帮人各方面的德行,你就会与我感同身受了。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作弊。“无试不抄”,大学期间自己从没思考过一个问题。从纸制的试卷作弊到人生试卷的大手笔,中国人从教育体制上开掘出了“天下第一假”的泱泱大国。
任何制度都具有“异化”的功能。高考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异化是最为彻底的。它从灵魂上对我们进行扭曲。想想,那种在沉闷中学习知识的过程,我们人生的大部分青春岁月在校园中消耗,而为此达到的目的却是,制造顺民,俯首帖耳的顺民。遥想我高三那年的情景,同学们每天的头颅高挂在课本之上,被迫吸收知识,硬性地转化,却丝毫不知变通。每天看着彼此备受折磨的脸庞,像读着一部日本式小说,阴郁、潮湿。
时间并不能消解谬误的后遗症。最后,我向你讲述一个故事。有一天,我和我的一位同学走在校园里。他忽然指着远出一位正踽踽独行的男生说道,那是以前我们临班一位学理科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结果,高考失误,与梦寐以求的大学失之交臂,从此意志消沉。进入这所区内的大学,每天玩游戏,不学习,挂科无数,学分修不够,据说已经延读。当他说完这些话后,我望了望那个消失在宿舍楼里的背影。
2007/06/07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zawen/xs56635tymr.html
上一篇:怎样做一个有魅力的女人
下一篇:教师也该“减负”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