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诺贝尔情节

中国的诺贝尔情节

阿偏杂文2026-01-25 15:01:45
诺贝尔奖设立至今,新中国建国也有60年的历史了,国人百年奥运梦想都圆了,但在世界科技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中国依旧空空如也。中国人经过数百年的努力,从“东亚病夫”到如今的东方雄狮;从体育弱国到体育三甲,
诺贝尔奖设立至今,新中国建国也有60年的历史了,国人百年奥运梦想都圆了,但在世界科技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中国依旧空空如也。
中国人经过数百年的努力,从“东亚病夫”到如今的东方雄狮;从体育弱国到体育三甲,从科技小国到科技大国。新闻联播几乎天天报道我国已经过自主创新已掌握了某项科技的核心技术,以前这项技术都要从国外进口,如今掌握后,可以节约成本数万元。这类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但为什么诺贝尔奖为何一直没有大驾中国呢?甚至连提名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无可否认,国人的确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凭借着坚持不懈的毅力总会研究出一些新成果。有了新成果,科技就可以更好的发展,新闻媒体借此大肆宣扬,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这些科学家都是有功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但仔细想想,这些科学家们总是通过自主研发,研发出了在别国若干年前就研究出的专利科技,再通过稍稍修改,新的成果就出炉了,总是比别国慢一步,而当我们研究出来的同时,别国的科学家有研究出了新的成果。别国的创新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而我国也是这样,但总是慢一拍。诺贝尔奖的评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科学家和他的成果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多大贡献,比不在乎他研究的成果有多么复杂。中国科学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也就直接说明了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所研究的成果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细想也对,从建国至今,无论是科学院的设立还是“863”计划都是为了国家的建设、企业的经济,几乎所有的成果都运用在了发展经济方面,把这些成果视为赚钱的手段。由此可见,这些成果的确对人类的贡献不大,中国人也就不会获得诺贝尔奖。我指的是中国籍的中国人。
每年的诺贝尔奖的揭晓,国人总是会兴奋的看到一些中国人获此殊荣,但当看到这些科学家的中文名的前头的定语时难免会有一些沮丧—美籍华人。这也是每个国人意料之中的。毕竟一直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获此殊荣。大奖评选后,国内新闻媒体总会以第一时间把这些科学家的巨幅照片放在头版头条,引起国人注意,读者可以欣慰的看到又是个中国人获得了此奖,并引起骄傲。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个特殊的国家,它是个移民国家,除了当地的土著人,也就是印第安人是真正的美国人,国内上上下下,上至总统,下至百姓,如果检查每个人的户口,他几代以上都是从外国迁移去的,他们身上都留着国外人的血。国人去那也一样,虽然是龙的传人,有着黄皮肤,黑头发,但有不少人不懂中国话,不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大脑充斥着西方思想,接受着西方教育和文化,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一个标准的美国人,这些“中国人”为美国服务,美国为他们提供报酬,福利,试验经费。这样的“中国人”与中国又有什么实际联系呢?我想,国人骄傲只是因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籍的中国人在诺贝尔这个大家庭里实在是没有一个席位,见到有个“半个中国人”进入了,实在是太兴奋了。当今这个东方大国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或多或少都是领军人物,只是没有在诺贝尔奖上有很大的造诣,而国家实在需要个诺贝尔奖来宣传自己。
中国之所以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原因就是体制所决定的,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大师来,社会上众多人把荣誉看成升迁、晋级、荣耀的资本,但在真正的科学家眼中,这些只不过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同罢了。我们更应该反思中国教育制度和科研制度的弊端,乃至整个人文环境。学生从小接受着应试教育,只是从学校学习知识,缺乏创新意识,虽然现在不断有义务教育和高中的教育的教育改革,要求学校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完备和学生升学压力的巨大,导致教育改革使学生的压力更加繁重,每门课都要面面俱到,反而适得其反。创新意识一直没有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养成,学生们变成了一个个做题机器,只会做题,只会理论,不会实践,不会创新。所以要想让人们有创新意识,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才能会有好的效果。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学校并不急于让学生过早接受文化知识,而是注重身心和素质的发展,营造一个轻松的气氛,才会让学生们更好的发现生活,热爱生活。
然而教育体制的完善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虽然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我国经济得到显著的提高,但人口素质、社会软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贫富差距拉大,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杨振宁曾在广州做学术报告时曾说过:“得一个诺贝尔奖能让中国人兴奋,但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仍然处于脱贫阶段的中国急需像比尔盖茨、任天堂之类的赚钱的创新型人才。”这句话虽然乍一听十分恼火,但细想中国还是在发展阶段,的确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改善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毕竟以人民为本,只有人民生活过好了,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有更多的经历来投资科技事业。
事实上,国人从来不缺乏对诺贝尔奖的热爱,有人提出中国人会在2046年获得诺贝尔奖,40多年的时间,中国又会有个新的变化,但愿中国人在未来的某一天以一个中国籍的身份进入诺贝尔的大家庭,实现“百年的诺贝尔梦”(从建国1949—2046,近似100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