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脊梁

父亲的脊梁

中币散文2025-07-19 12:14:40
(一)父亲今年正好是七十大寿,父亲虽然没有象书中所言“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但是他那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走起路来,连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大女儿也赶不上。父亲说起话来声如洪钟,站起来,背脊挺立,七十高
(一)
父亲今年正好是七十大寿,父亲虽然没有象书中所言“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但是他那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走起路来,连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大女儿也赶不上。父亲说起话来声如洪钟,站起来,背脊挺立,七十高寿的人,从面相看才只多六十岁。是什么造就了老父亲这一良好的身板子骨!老父亲逢到高兴时就同我唠家常,说起话来总脱离不了当过国有企业基层干部的润味,喜欢归纳总结一番:“总的说来,回顾这么多年所走的路,总结一条,勤劳可以致富,还是党的富民政策好!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好!”这是老父亲发之肺腑的语言,没有半点的作秀,也是老父亲在新的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亮点,奋斗了一辈子的经验之谈。
老父亲也是有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经历了解放后的各次运动的洗礼,常年搞企业人事工作和基层领导工作,造就了他能够冷静看待社会事物,“宠辱不惊”的脾性。用大表哥的话说“五舅爷这大岁数还带领家人勤劳致富,不打牌、不闲玩,在我们这个家族是致富的楷模,在我们这块地方也是少有的。”
谈起勤劳致富这话题,对老父亲来说既是沉重又颇有一番拼博的经历。那是86年春,老父亲所在的国有大公司因效益不好而重新改组,没有文凭的老父亲自然拼不过有文凭的年轻人,组织上作他的工作,从要害部门调整到二线,老父亲一时想不通,就提前退休了。其后他带领小弟(待业)在外打工,干了一年,经过经商的磨练,积累了一些经验。老父亲断然决定,跟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创业。他凑齐了2000元,以小弟的名子注册创建了“五金代销商行”,他走南闯北,联系货源,注重市场调查,小资本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下可谗坏了我在职的大弟,本有工作的大弟也因厂家效益不好,干脆挤进了老父亲的“五金代销商行”。“大锅饭”养懒了的大弟在老父亲的手下干活,不到两年时间,曾先后三次被老父亲给“炒了鱿鱼”。第一次炒大弟的鱿鱼时,我感到惊讶,这是外企老板辞退工人的手段,父亲居然借用了,可大弟是老父母的心头肉哇!作为当大姐的我在其中充当了说客,老父亲居然不肯接受,且理由是很充分的,“我养不起懒人”。最后一次,他电告我速回家,商量着,给大弟一大笔资金让他独立经营,以合同的方式立下字据。就这样,老父亲将大弟彻底地从家里“炒了鱿鱼”,并召开家庭会议,正重地说:“勤劳致富,我从无到有,就是遵循的这条原则:树大分家这条古训,我也要遵循。”
在我们这个大转换的时代,老父亲面对企业调整改革后的阵痛,庆幸自己抓住了机遇,面对家里出现的下岗人员,也是给予了极大的关爱、支持。对远在湖南水乡的亲属遭遇水灾、病灾都是慷慨解囊:对刚刚起步的小企业遇到难题,产品销不动,快过年了,工人的工资发不出来,老父亲帮助解困,让职工安心过年。
每当回想起创业的艰难里程,那人生新起点中的酸、甜、苦、辣。胸怀坦荡又乐观的老父亲用风趣的话说:“党的富民政策好,使我告别了'麻雀窝',搬进了'喜鹊窝'。”“我如果还年轻10岁,我要带领你们去大西北淘金。”这就是我值得骄傲的老父亲。
我无心去眼谗老父亲所创下的财富,那财富的积累如同老父亲所说:你是读书人,你应知道这财富原始积累的涵义。我只是敬仰的是父亲那笔直的脊梁,那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正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个勤劳致富的人在国家转换时代而挺直的脊梁。

(二)
大哥、你理解么?
 大哥,你记得么,我曾经对你说过,你是我心目中永远的大哥。但是我们从来就没有深谈过,只是靠彼此的双眸去探究各自的心灵,靠彼此的双眸给予对方以信赖和力量。
我本以为无言的双眸会代表我的一切,但我错了。我没有百灵鸟叫噪的甜美、没有小猫咪依人的娇态。
我本以为象只蜜蜂勤劳而作,会得到人们的赞美,却不想,人们也念念不忘对蜜蜂蜇人的憎恨。
我本以为凭借蜜蜂的勤劳、勇敢会在黑暗的管道里寻找一条生路,不想苍蝇却能凭借着那种应变能力,顺利地走出黑暗的管道而通向光明,这使骄傲的蜜蜂自愧不如。
我本以为,我会用爱的色彩写下美丽的词句。但,它再也不是即将绽放的,而是即将凋零的苍菊。既便是这样,还想将芬芳深藏自家心底,尽管流往心底的眼泪是苍白无色,但,眼神中还保留着往日的坚定
大哥,你理解么?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面对寒冷的冬天来临,深秋的寒意报晓着冬天的凝重,那车轮滚动的回响如同我心脏的博动,在全身的血液中荡漾,你疾行的步履,把铁路沿线吻得甜美芳香,不善言辞的我道一声大哥,你多保重!
大哥,你理解么?冬天过去,明媚和煦的春天就要来临。

学会善待孤独
(三)

假日,我拜读了文学大师高占祥的代表著作《人生宝典》中的一篇文章《摆脱孤独》。拜读后,受益匪浅,慕受了大师的谆谆教诲。文中,大师述说“在生活中,怕每个人都曾有过一种挥之不去,却之又来的情感——孤独,孤独常之与人生相伴。”我感觉到大师的这番话对时下社会很有一些针对性。
在现代日益激烈竟争的社会,社会伦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都很重视对“孤独者”的研究,并将孤独列于“自闭症”或“忧郁症”的凝视病症之列,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时下,造成人生孤独的原因很多,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家庭的、更有来自本身的主观因素。除了高大师从“孤独者”自身道德来分析,认为“孤独”主要来自二个因素,一是自卑;二是自傲;要战胜“孤独”,首先要战胜自卑或自傲。
作为高大师的一个崇拜者,一个习文爱好者来说,我认为除了战胜自卑或自傲外,还有一条拆衷的路,这就是要“学会善待孤独“。与人与已”善待孤独,才能战胜心理的寂寞。
在时下以利益为前提、光怪陆离、人情冷漠的大千世界里,人们都在纷纷地表现自己,有的象万马奔腾,充满无限活力;有的却潜藏于宁谧的静物之中;动与静尤如大自然的一副风景画,是那么和谐相拥地存在着。如,坚守岗哨的战士、科研人员、作家等,都是在不同程度地生活在曾经是一寂寞的“孤独”之中,他们中有的受到来自孤独寂寞的煎熬,有的却在“善待孤独中获取新的人生价值。但不排除,有的人在寂寞和孤独中消沉,成为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