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斩断蟠龙脉凤凰头

风水斩断蟠龙脉凤凰头

残杯冷炙散文2025-03-31 13:52:13
明万历乙亥年间,出任阆州知府的潘良贵,入住保宁府署(阆州刺史署)。次日其登临府内小阁,俯瞰府邸全貌,发现府址附近有人工疏浚的很深的沟壑,颇为惊讶!询问知情者,“言之乃凤凰山故址,自蟠龙来,隐隐蜿蜒,五
明万历乙亥年间,出任阆州知府的潘良贵,入住保宁府署(阆州刺史署)。
次日其登临府内小阁,俯瞰府邸全貌,发现府址附近有人工疏浚的很深的沟壑,颇为惊讶!询问知情者,“言之乃凤凰山故址,自蟠龙来,隐隐蜿蜒,五六里许,突然嶙峋,状肖飞凤,苍翠窈窕,如屏如几,气最雄固。”由于阆州曾为寿王封地,寿王择址在此营建寿王府邸。有官员向寿王建言,此山高扬其头,站在上面可将寿王府尽收眼底,风水者称谓“金虎昂首,不利主家。”因此山头被令铲平,其土作寿王府地基用,仅显山梁,终成缺陷。镇城之山蟠龙山脉的仙气,从此斩断,有识之士者深表惋惜。
后来,就是这位潘知府,为重聚蟠龙山仙魂,在原凤凰山头遗迹处设计施工,建起了凤凰楼(中天阁),并撰写了《凤凰楼碑记》。才得以让后人从文字中略知了凤凰山的来龙去脉,凤凰楼(中天阁)的魅力,古城原始的地貌特征。
据《旧通志》载:“寿王府邸,方四里,易军民居室千余家,徙县宫、寺、官、庙宇、公署数十区,为造宫殿房八百五十余间。”可以想象,当年寿王为了营造自己的潘宅听信风水者“金虎昂首,不利主家”的进言而不惜损毁阆中古城原地形地貌的意志,叫蟠龙山断脉凤凰山无头民众迁徙,喝令府署古庙寺观让路,寿王来了。然而,精心营造的王宫豪宅八百余间并没因凤头铲平风水“有利主家”而遗存千古,反倒是王者归去宫殿无影,消亡在历史尘烟中……
另外,锦屏书院的兴衰,也见证着风水说对于古城的影响。公元1771年(清乾隆36年),知府庄学和在城东二里古东园(治平园)旧址,复建锦屏书院。“六七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人文盛极一时。公元1801年(嘉庆6年),锦屏书院却被后任知县李天培因信风水而拆毁。王姓古人留下“谁谈风水和官吏,栋折惨于山寇焚。”“荒烟蔓草遗基在,触目如何不伤神”的悲叹!公元1819年(清嘉庆24年),川北道黎学锦,又将锦屏书院于原址复建……
阆中得天独厚的“阆山四合”“阆水纡曲,经其三面”的自然风光,给易经八卦阴阳学说以佐证,激发着凤水者的灵感,构成奇思妙想神侃之笔,形成“风水文化”。阆中称之为“江水山形,天门开,地门合。朱雀翔舞,青龙(大像山、位东方)蜿蜒,玄武(蟠龙山、位北方)垂头,主线纷宇,白虎驯服,天下太平”“王气”充盈的“风水宝地”。其间不乏有朴素的地理科学认知哲理,但也存在愚昧迷信无知等糟粕。参差不齐,良莠共存。在古城的开发建设中,造成人为地影响,留下永世遗憾。锯山垭的传说,凤凰山的夷平,蟠龙山的腰斩,古锦屏书院的拆毁等,仅为有文字记载的冰山一角。当人们津津乐道“风水古城”时,是否感知阆中山水大自然雕凿之美与古城人为筑造之美“天人合一”的鬼斧神工呢?如果凤凰山当年保存原貌,凤凰山头昂首挺立,未被铲平,蟠龙余脉西抵嘉陵,阆中古城,或许应该是另一番景象?神韵比现在更具魅力。曾有的隆州之称,“以其连岗,高隆而名。寻改蟠龙郡,又因蟠龙岗名之。”古隆城镇,可能更符合古城原始的地形地貌地名特征?
江山未依旧,往事已如烟。当年,“让高山低头,叫江河让路。”曾为笑谈。而今,高速公路纵横,三峡大坝屹立,青藏铁路贯通,嫦娥一号探月,都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得以实现,改天换地,旧貌新颜。风水说,为古城留下的,不仅有“风水文化”的符号,还有曾经的伤痕……

(2007年12月22日星期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