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雨无声
天灰蒙蒙的,细雨无声,随风飘零,洛阳城笼罩在一片凄迷的雨雾中。走出火车站,我看了看表,是2007年6月19日8时整。这次回到洛阳,一是到母校办事,再就是瞻仰烈士陵园。我背了行囊,顺着淋漓的道路缓缓走去
天灰蒙蒙的,细雨无声,随风飘零,洛阳城笼罩在一片凄迷的雨雾中。走出火车站,我看了看表,是2007年6月19日8时整。这次回到洛阳,一是到母校办事,再就是瞻仰烈士陵园。我背了行囊,顺着淋漓的道路缓缓走去。路径是早已向在陵园附近居住的一位朋友问好了的。两个同伴知道我要去,伸伸舌头说去那里干啥,怪吓人的。我淡淡一笑,说十点再见,转身进了雨雾。
“四十春秋弹指间,挥师洛阳战犹酣。古城新生湍春色,龙门日照醉牡丹”,开国上将陈士榘的这首题诗和陈谢、陈唐两大兵团两克洛阳的惨烈事迹,是在上大二的时候就有所耳闻的,惜乎学业繁重,时光匆匆,一晃就到了毕业、就业,这次重返洛阳,刚好可以了却这久违的夙愿。
进入陵园的时候,眼镜已被雨雾弄湿了,一切都显得朦胧、寂寥。大门口西边的墙上,刻着陵园简介和园区组成,苍郁的松柏像忠诚的哨兵,刚毅地挺立着,陵园的正西边,火红的花儿正孤独地绽放着,偶尔有低飞的燕子扑棱着翅膀掠过。我擦了擦镜片,向着巍峨的纪念碑走去,它旁边的副碑上刻着537位先烈的英名,它的后面,是一堵绛红色的墙,上面刻着毛泽东《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的标题和开头,还有陈赓大将“为人民解放而战”的题词,陈士榘上将的那首诗也在上面,位于陈赓题词的右下方。
穿过这堵墙,进入一个圆门,几乎是毫无遮拦,革命烈士保护区第一区的百余座陵墓便展现眼前了,穿过一条南北走向的路,东边是第二区,看护陵墓的老者告诉我,两区共有陵墓250座,各为125座,1955年销毁炸药时遇难的先烈也葬于此。我说那还差287座呢。老者无奈地摇摇头走开了。
站在墓区的石径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圣肃穆的世界,我的身边,是阵容严正的先烈陵寝。初夏的细雨静静地飘落着,玄色的墓碑,灰色的墓体和挺拔的塔松,共同交织成难言的悲壮、凄清和大气。脑海中浮现出浴血洛阳的场景,凄厉的号声,如雷的呐喊,喷火的枪眼,橘黄的炮火,炫目的刺刀,喷涌的鲜血,中弹的呻吟,焦烂的尸体,横飞的残肢……我想实际的牺牲人数恐怕不止于此,只是被一阵又一阵的炮击深深掩埋。从尚能辨别的碑文上看,有很多先烈是外地人,只是不知道他们倒下的时候,是否来得及向故乡投去深情的一眼。他们的英灵,会不会伴着这无声的细雨重返故园。而距他们仅仅一墙之隔的两个园区,也安置着众多亡灵,陵墓也奢华得多,只不过与烈士不沾边。
离开陵园的时候,又碰见刚才的老者,向他询问陵园是否建有网站,想多了解一些情况,老者抱歉地说没有,我说有一两张网页就行,他说连这也没有,很多人对这种传统的东西已不太感兴趣了。
我叹了一口气,失望地走开了。此后一直留意着洛阳烈士陵园的资料,在百度上几次搜索未果,直到最近在《大河报》上看到《烈士陵惨被毁》的报道,看到开发商业墓地让先烈搬家的壮举,也终于弄清了为何会少了287座烈士墓,也明白了那些与烈士不沾边的坟墓的由来。现在,连正对着纪念碑的第一区的125座陵墓也被荡平了。
忽然想起《集结号》中连长谷子地得知矿工们用士兵们的钢盔接尿时的暴怒。那么,为了赚钱,推倒先烈墓碑,击碎墓体扔进垃圾坑,挖出烈士遗骨草草掩埋的行为,能够容忍吗?半年前还残留250座,现在只有125座,再过半年,还会剩下几座呢?
在难言的悲愤中,孤独矗立的纪念碑,凄清寂寥的陵墓,连着那无声的细雨,又一一浮现眼前了。
为两克洛阳死难烈士致哀!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sanwen/x673f5dhhhr.html
上一篇:走进化石王国,探寻远古神奇
下一篇:心里的哥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