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看水浒之五]江湖义气能害人](/static/assets/images/nopic.gif)
[法眼看水浒之五]江湖义气能害人
义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尊重、团结、友好、互助的精神。但江湖义气,就比较复杂。如果说建立在正义之上的义气是纯净水的话,江湖义气,坑里的或湖中的水,是掺杂着许多复杂成份的混合体。对江湖义气,要全面地看。在
义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尊重、团结、友好、互助的精神。但江湖义气,就比较复杂。如果说建立在正义之上的义气是纯净水的话,江湖义气,坑里的或湖中的水,是掺杂着许多复杂成份的混合体。对江湖义气,要全面地看。在封建时代,尤其是在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时代,处于江湖之远的社会底层人士,生存条件差,今天有口饭吃,明天不知什么样,生死、前途命运很难把握,所以他们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就是目标比较短浅,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莫问门前是与非”。因为处在江湖地区离官府比较远,风险也比较大,很容易出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朋友之间生死之交,两肋插刀。对江湖义气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江湖义气,有时只看朋友交系,不讲社会大道,不是建立在崇高的社会目标之上。江湖义气,常常让身处其中的人,盲目跟从,不论是非,因此,很容易稀里糊涂地跟着干坏事,违法犯罪。江湖义气,往往被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利用,成为他们满足个人或小团体私利的工具,有些社会上的打手,就被一些坏人击中了软肋。在《水浒传》中,武松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集中。武松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他因此成为百姓心目中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正是如此,他享受着社会人士的重视和景仰,也让一些人看到了利用的价值。孟州牢城的小管营施恩,就看中了武松的这一点,并充分加以利用,让武松帮他教训了夺他快活林酒店的蒋门神。尽管水浒传中尽力把施恩写成被蒋门神欺负的人物,以此标榜武松行为的正义性。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施恩与蒋门神差不多,他们之间,不过是争财夺利罢了,很难说谁正谁邪。
这段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武松因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而被发配孟州。在孟州牢城,他原以为会有人加害于他,没想到不但没人加害,而且受到了老少管营的热心款待。他们不仅不打骂武松,而且每天给武松吃好肉,喝好酒,有专人伺候。武松不解,经询问才明白,原来,对他这么好的不是别人,正是牢里的管营施恩父子。武松得知,这施恩在城外有个快活林酒店,可以从敛财,有很好的收入,按施恩自己的话说,他“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
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後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后来被一个叫蒋门神的夺了去,蒋门神还将施恩打伤卧床不起许多日子。施恩想借武松的勇力治治这个蒋门神,将失去的地盘夺回来。武松一听,欣然答应,很快教训了蒋门神,要他归还酒店,陪礼倒歉,并离开孟州。施恩夺回快活林高兴了,但蒋门神岂肯善罢干休。他打不过武松,就换别的办法。说通张团练张都监,以善待武松为诱饵,将武松骗到张都监府中。中秋之夜,假造财物被盗,污武松作案,并将武松再一次发配。即使如此,他们仍不甘心,派人在发配的路上结果了武松。在飞云浦,濒于绝路的武松,靠自己的勇武,把加害者一一战胜,然后,找到张都监府,把张都监一家老小和蒋门神全部杀掉,临走,在墙上写着“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然后,一把火烧了张府。
其实,施恩并不认识武松,一点交情都没有。一开始善待武松,就是为了利用他,这是很显然的。武松帮施恩打蒋门神,也没有什么正义可言,只是对施恩的善待感恩待德,或许他没有意识到他是在被利用,或许他早就意识到了,只是要逞一下英雄,表示自己有被利用的价值。至于法律,至于自己以后的结果,在所谓的江湖义气下,他就不想了。能,他是惩了,但此后的命运,也全与此有关系。如果没有他帮施恩醉打蒋门神,也就没有被张都监陷害的事情发生,更没有大闹飞云浦的惨痛。如果说头一次,武松杀西门庆和潘金莲,是报亲人之仇,是义愤之下所为,有道理上还能受人同情。那么这次杀人,则已经完全是盲目的江湖义气惹得祸,人们已经没有办法同情他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zawen/xsu6idd0mn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