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中国“情人节”

神话的中国“情人节”

禽翦杂文2025-04-29 19:08:35
农历的七月七,,人们习惯称之为“七夕”。传说到了这一天,天下所有的喜鹊都会聚集上天,搭成鹊桥,为一对名叫“牛郎织女”的夫妇相会提供方便。鹊桥会,原本是牛郎见织女、一家团聚的日子,却被人为地绑架,成了中
农历的七月七,,人们习惯称之为“七夕”。传说到了这一天,天下所有的喜鹊都会聚集上天,搭成鹊桥,为一对名叫“牛郎织女”的夫妇相会提供方便。鹊桥会,原本是牛郎见织女、一家团聚的日子,却被人为地绑架,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并被某些爱国者借来籍以抗衡舶来的二月十四情人节。是喜焉是悲焉,莫衷一是。
牛郎,凡间一平民俗子,因偶然与织女邂逅,即产生了一见钟情的爱恋。他没有异想天开,他没有攀附权贵,只想着与心上人儿一起,“你纺织来我浇园”。织女,天上一尊贵仙女,因厌倦天庭庸碌的日子,思凡下界与牛郎相遇相知相爱,便私相托付终生。人间有苦,人间更有乐,织女崇尚自由,追求爱情,她和牛郎一起编织自己的生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上亦如人间,有那心怀鬼胎的神,有那妒火中烧的怪,搬弄是非上奏章,处心积虑打报告,让心知肚明的王母左右为难。身为天庭的尊者,维护天条本无可指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天有天条,偌大一个天庭,岂能没有一个规矩?奈何之下王母娘娘一根金簪化为天河,阻隔了这对恩爱人儿的男情女义。但她作为母亲,也有一颗仁慈的心。当天下的喜鹊七月七搭起鹊桥时,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罢了。
情人者,未婚也。但我们七月七的主人却是结了婚的夫妻。我们用七月七来做纪念,实际上是在为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高唱赞歌。他们虽然属于一见钟情,但他们骨子里仍属于传统的人,比翼双飞,白头到老,不为权势所屈服,不被金钱所奴役,向往的是自由的爱情。他们也和多数民众一样,结婚生子,男耕女织,勤俭持家,平凡一生,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
而情人节所包含的内容和我们的七夕节有原则上的不同。虽然婚与未婚,一字之差,但其实质叙说的一种是浪漫,一种是道德,一种是心情放飞,一种是责任在肩。今年的情人节可以是你和我,明年的情人节就许是你和他啦。但是七夕节的主角今年是牛郎织女,明年的七夕节仍然还是牛郎织女。
虽然玫瑰花鲜艳,虽然巧克力甜蜜。洋人的情人节里,可有这样的感动,可有这样的传说?
遥望夜空中浩瀚的天河,那距离该有多么地宽阔,纵或所有的喜鹊能飞的那么高,能达成联姻的桥,谁又敢上去行走,让牛郎见一次织女又岂是一年能走的到?
想象是一种寄托,想象是一扇开启智慧的门。火箭有了,飞船有了,天宫中也有了地球人歇息的空间站。
走出神话,走下圣坛,有的只是埋头于衣食行的凡人,或钟情于酱醋茶的平民。神马都是浮云。轰轰烈烈地爱一回,平平淡淡地渡一生。整天困扰在身边的只有“逗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衣食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爱只是生活中的调味品。原始的冲动、精神的渴求,生理的本能、传承的夙愿,构成了人类世世代代的生命延续、种族一脉相承。
七月七的七夕节,二月十四的情人节,一个是已婚夫妇的伉俪情深,一个是未婚男女的浪漫调情。我没有褒此贬彼之意,我没有厚中薄外之句,只是觉得二者的寓意各有不同,且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外国人的先知们创造了诸多的神话,臆想了人类进化的神奇古怪,亚当与夏娃、丘比特神箭、诺亚方舟等,中国人的祖先也创造了让后人嗟仰的典故传说,更富有幻想,更充满情调,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伏羲的人首蛇身……史前的文明,我们无从探知,但史前的文化,我们可以推演。一个个故事,重叠起来,就是一个推进民族向前发展的动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