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瑜之三国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三国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汉族,小白脸类型,容貌俊朗、身材挺拔、气质不凡;精通音律、为人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公元20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三国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汉族,小白脸类型,容貌俊朗、身材挺拔、气质不凡;精通音律、为人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为东吴奠定三分天下基础。此后图奋进中原,因为箭伤、不幸英年早逝。配偶:小乔,绝色佳人。
连襟:孙策、孙权,孙氏家族重臣。
子女:两子(周循、周胤)一女(嫁与太子孙登),家族在东吴昌盛不衰。
之一,“既生亮,何生瑜”,是牺牲周瑜人格魅力,衬托、升华诸葛亮的仁者无敌的形象。
东汉末年在中国古代割据甚至是统一王朝中,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史及民间历史中,真正的唯一被塑造成正义化身的政治集团,唯有刘备诸葛亮集团而已。蜀汉政权的刘关张、诸葛孔明都演化成中国传统圣君贤相义将的典范,这已不仅仅是某些现代史家所说的他们伪装得好,而是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忠于中国传统政治的一个标尺,那就是“王道政治”、“义利之辨”(有些东西虽然已不合时宜),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周瑜、诸葛亮,虽然都是这一时代、同一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但是,诸葛亮在史学界与民间早已经被演化成“仁者”典范,在儒家学术统治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时代,其地位与影响力不容诋毁。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与贬低,其目的就是抬高诸葛亮的形象与地位。比如:
1、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周瑜与诸葛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机会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所以,诸葛三气周瑜根本就是人为杜撰、虚构的故事。
2、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策划者之一,正史上是孙权,三国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都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一个素未蒙面、没有利益冲突的人物,怎么可能会纠缠到一起?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指的是周瑜,而并非是外界流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3、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这单纯只是一种政治婚姻,帝王常见笼络人心的方式与手段之一,周瑜并没有参与其中。事实证明:刘备娶了这位喜欢“尚武”的夫人,面对这位夫人留待家中与上百舞刀弄枪的女侍卫厮混,刘备整日如坐针毡、不得安宁。
4、诸葛亮智激周瑜:其实,纯粹捏造。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孙权正是听从了他的劝说,才与曹军有了赤壁之战。
5、虚构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诸葛孔明而虚构、甚至丑化周瑜气量狭小。比如: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在评价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年仅36岁的周瑜一死,孙权感到痛折股肱、举国悲哀。
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综上所述:周瑜是一个文武兼备、有生活情趣,知道进取、懂得取舍的真男人;所谓周瑜气量狭小,纯属虚构、无稽之谈。
之二,“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千秋历史功绩自由后人评说。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因为周瑜与孙家有着极深的渊源,周瑜在军中有极高威望与极深的人脉,这样,也为周瑜施展平生的抱负提供极好的平台与机遇。
曹操灭袁绍后,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自由运作于掌心。放眼天下,“青梅煮酒论英雄”:只有在荆州寄人篱下的刘备,还有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兵威将足、统御六郡的孙权,可以小试。但是、当时,刘备与孙权集团相比,还真不是一个等量级别的关系。面对曹操号称的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且将帅士气正旺。如何取得这场不对称战争的绝对胜利?这既关系到三国鼎立能否形成,也关系到周瑜之英名是否能够与世长存?
赤壁之战,周瑜以少胜多,成就一场震惊中国历史,阻止曹操统一进程中一场最经典、最著名的战役!
1,诸葛亮、周瑜,诸葛亮成为赤壁之战中最拉风的男人。
苏东坡先生著名的诗赋《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羽扇纶巾”,本是形容自古英雄出少年周郎的风度翩翩,却被引用到温文尔雅的诸葛先生身上。“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本是形容周瑜用兵如神、统帅三军举重如轻的气度,多数时候,却被运用到形容诸葛先生身上。这是一种典型人为抬高与贬低历史人物的惯用手段,蒙尘的周瑜,即使赤壁之战功高盖千古,光芒照耀宇宙,仍然不足以与一个虚拟许多神话与传说集于一身的诸葛先生相提并论。
——所以《三国演义》被世人尊称在“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想象力、虚构架空历史的能力,以及,迎合读者与群众,混淆视听的写作手段与心理描写,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因此,《后赤壁赋》关于周瑜的描述,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何要惜墨如金。文学的社会功能,屈尊于人心所向。由此,可见诸葛亮抢眼赤壁之战,成为一个最拉风的男人,将胜利的王冠戴在自己头上,也就不足为奇。
2,诸葛亮、周瑜,其实,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最给力的男人。
诸葛亮主要历史功绩,不在赤壁之战。而在于平定与和谐巴蜀这一块地方,以及,在赤壁之战后辅佐刘备,与曹操、孙权共享三分天下的鼎立之势。赤壁之战的时候,诸葛亮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属于侧面接应。而周瑜属于正面交锋的主力部队,因此,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zawen/xi547i40t2n.html
上一篇:龙王庙的龙、庙、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