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满天星光,三个月亮
山的名字常常与山本身一样,悠久不变地存在着,一起作为仁者的见证。武夷山也一样,更幸的是,它拥有公元前的汉城遗址,后来更成为唐宋理学活跃的地方,虽处南蛮之地,却很早便闻名于世,被文人墨客所推崇,“九曲武
山的名字常常与山本身一样,悠久不变地存在着,一起作为仁者的见证。武夷山也一样,更幸的是,它拥有公元前的汉城遗址,后来更成为唐宋理学活跃的地方,虽处南蛮之地,却很早便闻名于世,被文人墨客所推崇,“九曲武夷山”便成为了明清训蒙声律之句对,诵于牙牙学语幼儿之口了,可见传诵之广泛。
深厚的历史文化给武夷山独特的自然风景戴上了华冠,成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而武夷山的茶,也倍极荣宠,高大的茶树红袍加身,当上了茶王,稀贵神秘得令人暗暗咂舌。
这是第二次来登武夷山了,七年前来过,很多人都有“到此一游”的心理,他们或许不理解再一次的千里迢迢。对我而言,山也是有着生命和鲜活的表情的,没来,是一种向往;来过,又多一份挂念。涉世愈深,便愈发想走到现世的边缘,寻得那一份自然的清净,况且名山总是特别让人眷念,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这一生里,武夷山,我又能来游几次呢?时光并不只是如流水有逝者如斯的感慨,远山的巍然,登得一次便只有一次,原来一辈子,是可以用一座山来看到头的,人常言,似水流年,山,一样可以有流年之感的,当这种感慨升起时,是更加猝然和激烈的。
但,武夷山是温和可人的,是与人相亲相近的。它的峰不算太多,也不算高,最高处海拔也不过四百多米,峰是六六奇,每个峰都精致各异,还有一些奇岩怪石,这些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各种形状,它们各自点缀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里,红绿掩映,格外醒目,而山脚下,三三九曲胜,秀水似玉带流淌,幽谷险壑隐藏其中,与其说武夷山是山,看起来倒更像一个巨大的山水盆景,也许正因如此,武夷山成了一个很养人的所在,自古以来,在这个亚热带的山水园林里,山民耕作山田,采摘山珍,很多的文人墨客徜徉其中,僧道儒均在此布道,讲经教学,修身养性,让人流连不已,在游览的三日里,我们来来回回地围着溪水桥梁转悠,山水相连,九曲回环,不时发现已经看过的风景,便驻足指点,我本是个方向的盲人,此时却很乐于迷失其中。
远远看去的武夷山虽不高,但当你走近它,却会给你极大的震撼。不管是天游峰、虎啸岩、大王峰、玉女峰之类的峰石岩壁,还是世界一绝的九曲溪,惊天而开的“一线天”,都让你瞠目。如果说武夷山的风景是一篇文章,那它绝不是平淡无奇的,而是内涵丰富韵味无穷的,你一定会不由自主地给它加注很多充满了感情的标点,这些奇峰怪石是一个个小小的段落高潮,天游峰可以让人遐想万端,后面一定是省略号,“一线天”是重重的惊叹号,九曲溪则是绵长的破折号,发出悠长悠长的余音,袅袅绕武夷而不绝……
吃过午饭,便准备去登天游峰,很多人站在高高的山下,被七月的流火吓退了,只有几个意志坚定的人,真正想看风景的人,毫不犹豫地开始攀登。在山面前,我是不会打怵的,也不想选择索道之类的捷径,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地登上去,那种途中的期盼和登顶的满足感是捷径所无法比拟的,那千辛万苦的过程都化为到达后无与伦比的甘甜,越是艰难,到达后就越多甘美,付出了的,山竟马上给你回报,山不仅仁,而且还很讲义气呢。
同伴中,林花也是一个从不惜力之人,看法跟我类似,可谓同道中人,如在山面前扭捏作态,未免有些扫兴。
抖擞抖擞精神,便开始爬山喽。
仰望去,天游峰极其陡峭,愈发显得高了,没登几下,我们便领略到酷暑之酷,背上汗流如注,腿也有些沉重了,渐渐地感觉到口渴难忍,很后悔事先没带水,以为半山腰有亭子,那里一定有卖水吧。
这还真是名符其实的爬山,陡峭的山势必须手脚并用,也没有什么休息的空间,山坡上都是裸露的磊磊的岩石,没有任何绿色植被,日正当午,直射的阳光硬生生地打在身上,酷热难耐,手扶着这滚烫的石头,一步一步往上挪,步履艰难,只觉得时间过得好慢,仿佛停滞了,刚到拐角处,想休息一下,停下来的时候,更感烈日的厉害,根本难以体会到休憩的快乐,反而只感觉到烈烈的火燎,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爬,在热、渴、累的三重煎熬下,埋着头爬着,也无心憧憬风景,一心盼着快快到半山亭去喝水。
看到半山亭,脚步飞快,三步并作两步上去抢坐下来,眼睛环视了一圈,发现没有卖东西的小店,干渴得不可开交,失望之极,也只好怏怏地接受这个现实,百无聊赖地俯瞰下去,不禁大声惊叫:九曲溪!像在沙漠里看到了绿洲,九曲溪那么优美地流淌着,似玉带蜿蜒回环,碧波荡漾,竹排鱼贯而去,所有的炎热、干渴、疲累顿时全消,河面阵阵清风仿佛拂过我的脸庞,清清的溪水让人口舌生津,再环视四周,只见群峰尽收眼底,心胸顿时开阔,一下子就忘却了刚刚所有的干渴、失望和疲累。
天游峰,被称为武夷第一胜地,在一览台,据说可以观赏到天游五绝,即日出、云雾、佛光、夕阳、明月,我到达时,因是正午,无缘见到这五绝,但眼下纯粹的山水之美已经让我惊奇得莫可名状了,可以想见,如若日出东方,霞光初露,如若烟云缭绕,云海茫茫,如若云霞锦彩,佛光照射,如若夕阳西下,如若明月朗照,那又将是怎样的如仙如幻的景象!
而在夜晚,据说,朱熹也曾携着狐仙武丽娘在望月亭赏月,那时有三个月亮:一在天上,一在水中,一在心里,那一刻,拥有三个月亮的朱熹应该忘却了人间的烦恼了吧。
之前导游说,登到半山亭算半仙,若攀到顶峰,就是神仙了,成半仙成神仙你们自己选择,逗得我们都笑了。
我肯定是要登到顶峰的,当然不会那么幼稚地相信“到顶了就成神仙”的话,那不过是有趣的调侃,或是夸张的手法,顶多也不过是牵强附会山水风景之说吧。
而陡坡上的暴晒让我苦不堪言,皮肉之苦身被生生地钉在天游峰这片光秃秃的十字架上,寸步难行,又何来成仙呢?
但快到顶峰时,听到一种声音传来,是青蛙的叫声!再看路旁竟然有一个水潭,旁边竟然有一大丛芭蕉,叶子肥硕翠绿得要滴出水来,青蛙应该是藏在芭蕉丛里,叫得让我耸耳侧听,这声音竟然像人的叫声,恍惚就是导游的声音,我疑惑地朝四周看了看,有些悚然,定了定神,也说不清是青蛙还是癞蛤蟆,只是这叫声如此不管不顾,过往行人的喧闹也没有让它们停下这历历的叫声,这像人的叫声让我感觉青蛙成精了,这像人的叫声让我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或者这就是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shanshui.com/html/sanwen/xusi6fdh0mm.html
上一篇:在奇谭中窥见人生
下一篇:父子俩干仗折射出的教育怪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