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有一个永不凋谢的声音

记忆中有一个永不凋谢的声音

腥鲜散文2025-04-03 16:42:53
最近买了一本《鲁迅精品集》,又因为事情太多,几天了,还没怎么看,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晚上打开书来,首先想到的是要先重温一下那些曾出现在中学课本中的熟悉的篇目,什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什
最近买了一本《鲁迅精品集》,又因为事情太多,几天了,还没怎么看,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晚上打开书来,首先想到的是要先重温一下那些曾出现在中学课本中的熟悉的篇目,什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什么《社戏》、《祝福》啦,多年以后再读这些文章,感觉异常亲切,思绪也随之回到自己十二、三岁的时候。
那时,我就已经很崇拜鲁迅了,天真纯净的心灵世界里已经巍然屹立着一个伟大神圣的文学大师的形象。然而,这些又都是与初中时代一位语文老师的谆谆教导分不开的。他就是王海涛老师。
当我再读《一件小事》时,立即想起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语文课。这一篇记叙文给我的印象最深了,因为我清楚得记得老师曾让我在班上朗读过其中的几个段落。当时好象还没有普及普通话,但是王老师从踏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整节课下来讲的就是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非常纯正而有力度的声音。那时他刚大学毕业,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方脸儿、单眼皮,眼睛的形状嘛,颇有点象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晓旭,因为那个时候我在课间经常在纸上描画黛玉的头像。不过那目光就迥然不同了。他讲课的时候,你无法确定他的眼睛究竟是在看哪里,但他眼睛的余光却能扫视到整个教室,哪个同学的小动作都逃不过他的法眼。那目光坦然、镇定,又有些高远、深邃,带几分锐气,颇具穿透力,犀利、自信得几乎给人一种自负的错觉。其实,王老师并不是很孤傲的人,课下他会一改课堂上的口音,用家乡话和同学们简洁而随便地聊几句,也时常能听到他爽快又可亲的笑声。
当时我有点胆怯地读完了那几段文字,没想到老师还说我读得不错。后来,他从头至尾又给我们通读了那篇文章。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真切地领略到语言——更确切地说应是声音的魅力,幼小的心灵被那极富艺术感的声音深深感染、震撼着。在那之前,我根本就不喜欢语文的。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他的声音饱含着发自内心的情感,并随着文章内容的变化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起伏有致;他的声音自然、流畅,又极具弹性,伸展自如;他的声音有一种乐感和动感,仿佛是特别的琴弦弹奏出的动听的音乐;他的声音还很有立体感,能勾勒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不但给人听觉上愉悦的冲击,同时亦给人生动的视觉效果。总之,那声音不光是使我一个人被聚精会神地吸附了去,所有的同学都异常安静,平时爱打闹的那几个都不再交头接耳。
怎么说呢,只感觉老师的声音对鲁迅的文章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对我个人而言,是因为这声音,才吸引我喜爱上了鲁迅的文字。其实,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潜意识里我就开始喜欢上文学了,只是对文学的概念并不了解,总是浅尝辄止,没有用功努力,再加上后来换了语文老师,总觉得语文课太枯燥无味,兴趣日减,以至现在想写点东西却总是不能得心应手。
回想起来,王老师的课是很生动、很有特色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记得当时他很注重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他会给我们介绍一些课本以外的作者的生平、事迹,会给我们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去独立阅读、独自思考。他常对我们说:“我教你们是为了不教。”他还会时常在课堂上随意地穿插一些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话虽不是很多,但总是能发人深省。反正那时就觉得我们这王老师是一位很有深度、很有内涵的人,非常喜欢上他的课。
在我的记忆中,那些国外名著里自己说起来非常绕口的长串的外国人的名字,王老师却都读得极其圆润完满,仅一个名字、几个字符,就能从他别致的音调和音色中品出几分独特的异国风味来,心中实在是佩服。但最难忘的一个声音还是老师读鲁焱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如花飘零在水上……”。这声音至今还是那样原原本本、真真切切地在耳边回旋。很轻很轻,但却很有磁性。我仿佛真的听到有花瓣飘落在水上的声音,真的嗅到一丝残留的暗香,真的看到飘红落水,水上微漾了几圈小小涟漪,片片绯红又随水流缓缓飘去……极美,极醉人。
从小,我就很内向,平时说话不多,嗓门也小,但是受老师的影响,我却爱上了朗读。在家的时候,完成了作业,便关上自己房间的门,正襟危坐、象模象样地学习老师的样子,完全放开身心的禁锢,自由地朗读课文或课外书。感受着文中的意境,心情和声音随之舞动,越读越觉得和老师的声音越接近,自我感觉良好,才发现原来大声说话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不禁暗喜。后来,父母听到我的读书声,也不住地夸奖,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我当然甭提有多开心了。
也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中午我们常常很早到校,我和同桌两个瘦小的女孩,便拿了书跑到校前的河堤上去,坐在杨树荫下,看着波光粼粼的曲逆河,清爽的风吹拂着我们年少而稚气的脸。我忍不住告诉静,我最敬仰的人就是鲁迅,长大以后我除了要当一名医生,业余还要写作,也要当一名作家。静则悄悄对我说,她想当一名大学的教授。哈哈,那时的我们真是人小志大啊!但不可否认,这都是受了王老师的影响。
一眨眼,20年都过去了。我没有成为一名医生,更没有成为一名作家。小时侯梦想的蓓蕾没有开放就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凋谢了,但有一个声音却永远也不会凋谢。
听说,王老师后来到另一所中学教高中政治了。我呢,由于高考前夜出了一点意外,成绩很不理想,总觉得无颜面对老师,至今也没有去看望过一次曾经给过自己许多美好回忆的尊敬的王老师。合上书,望着遥远的夜空,我在心底轻轻地问:“老师,您可好吗?”
标签
相关文章